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制动装置论文

基于ADINA的列车制动盘热机耦合分析与试验验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制动器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进展第14-24页
        1.2.1 间接耦合法第14-18页
        1.2.2 直接耦合法第18-21页
        1.2.3 接触压力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4 闸片材料参数对制动盘温度场的影响第22-24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24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热机耦合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第26-35页
    2.1 瞬态热传导问题第26-28页
        2.1.1 热传导控制方程第26-27页
        2.1.2 瞬态热传导有限元方程第27页
        2.1.3 瞬态热传导有限元方程求解第27-28页
    2.2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第28-30页
        2.2.1 物理方程第28页
        2.2.2 平衡方程第28-29页
        2.2.3 几何方程第29-30页
        2.2.4 边界条件第30页
    2.3 弹性热应力问题有限元方程第30-31页
    2.4 制动器热机耦合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第31-34页
        2.4.1 制动器热机耦合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第31-32页
        2.4.2 ADINA中热机耦合求解方法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盘形制动器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5-41页
    3.1 盘形制动器的简化第35-36页
    3.2 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第36-37页
    3.3 有限元建模的假设条件第37页
    3.4 热边界条件第37-39页
        3.4.1 热输入模型第37-38页
        3.4.2 对流边界条件第38页
        3.4.3 热辐射边界条件第38-39页
    3.5 位移边界条件第39页
    3.6 初始条件第39-40页
    3.7 网格划分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制动工况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41-68页
    4.1 制动初速度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41-59页
        4.1.1 100km/h制动初速度下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41-50页
        4.1.2 160km/h制动初速度下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50-53页
        4.1.3 200km/h制动初速度下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53-55页
        4.1.4 250km/h制动初速度下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55-58页
        4.1.5 制动初速度对制动盘表面峰值温度和峰值应力的影响第58-59页
    4.2 制动压力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59-66页
        4.2.1 0.236MPa制动压力下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59-62页
        4.2.2 0.362MPa制动压力下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62-64页
        4.2.3 制动压力对制动盘表面峰值温度和峰值应力的影响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闸片材料参数对制动盘温度场的影响第68-85页
    5.1 界面接触压力和温度分布第68-71页
        5.1.1 静态接触压力第68-69页
        5.1.2 动态接触压力和温度分布第69-71页
    5.2 闸片材料参数对接触压力和温度场的影响第71-83页
        5.2.1 闸片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第71-75页
        5.2.2 闸片弹性模量的影响第75-78页
        5.2.3 闸片比热容的影响第78-81页
        5.2.4 闸片热传导系数的影响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85-106页
    6.1 试验内容第85页
    6.2 试验设备和材料第85-87页
        6.2.1 TM-I轨道列车制动缩比试验台第85-86页
        6.2.2 FlukeTi45型红外热像仪第86-87页
    6.3 试验步骤第87页
    6.4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7-104页
        6.4.1 数值模拟的制动时间与试验值的对比第87-88页
        6.4.2 制动盘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的对比第88-103页
        6.4.3 闸片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的对比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仿真分析对重载汽车变速齿轮轴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下一篇:高速动车组焊接构架疲劳强度评估方法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