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7-1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 2.1 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 2.1.1 双重性人才的含义 | 第21页 | 
| 2.1.2 高等教育的含义 | 第21-22页 | 
| 2.1.3 普通教育的含义 | 第22页 | 
| 2.1.4 职业教育的含义 | 第22页 |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 2.2.1 人才培养理论 | 第22-23页 | 
| 2.2.2 教育评价理论 | 第23页 | 
| 2.2.3 当代教育理念 | 第23-24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问题分析 | 第25-37页 | 
| 3.1 社会用人需求概况 | 第25-27页 | 
| 3.1.1 社会企业用人需求 | 第25-26页 | 
| 3.1.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状况 | 第26页 | 
| 3.1.3 社会用人需求对教育的要求 | 第26-27页 | 
| 3.2 高校双重教育概况 | 第27-30页 | 
| 3.2.1 高校院校规模状况 | 第27-28页 | 
| 3.2.2 高校招生状况 | 第28页 | 
| 3.2.3 高校在校生状况 | 第28-29页 | 
| 3.2.4 高校毕业生状况 | 第29-30页 | 
| 3.2.5 高校双重教育发展趋势 | 第30页 | 
| 3.3 高校双重教育问题及其不良社会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 3.3.1 普通高校教育问题及其不良社会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 3.3.2 职业院校教育问题及其不良社会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 3.4 高校双重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 3.4.1 教育部门的原因 | 第32-33页 | 
| 3.4.2 社会认知的误区 | 第33页 | 
| 3.4.3 高校自身原因 | 第33-34页 | 
| 3.4.4 学生自身原因 | 第34-35页 | 
| 3.5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 | 第37-66页 | 
| 4.1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与目标 | 第37-40页 | 
| 4.1.1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第37-38页 | 
| 4.1.2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 第38-40页 | 
| 4.2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 第40-55页 | 
| 4.2.1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40-41页 | 
| 4.2.2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指标的甄选 | 第41-43页 | 
| 4.2.3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第43-55页 | 
| 4.3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的评价实施 | 第55-65页 |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选用 | 第55页 |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步骤 | 第55-56页 | 
| 4.3.3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6-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建议 | 第66-74页 | 
| 5.1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共性建议 | 第66-71页 | 
| 5.1.1 实施保障 | 第66-68页 | 
| 5.1.2 双重性人才及其高校双重教育模式 | 第68页 | 
| 5.1.3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双重教育模式实施要点 | 第68-71页 | 
| 5.2 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针对性改进措施 | 第71-73页 | 
| 5.2.1 普通高校的针对性改进措施 | 第71-72页 | 
| 5.2.2 职业院校的针对性改进措施 | 第72-7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附录 1 | 第79-81页 | 
| 附录 2 | 第81-83页 | 
| 附录 3 | 第83-8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