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四)相关说明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 第17-27页 |
(一)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本土化 | 第18-19页 |
(三)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19-21页 |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研讨与练习”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21-27页 |
1.调查内容设计 | 第21-22页 |
(1)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21页 |
(2)对教师的访谈内容设计 | 第21-22页 |
2.调查内容数据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22-27页 |
(1)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22-25页 |
(2)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25-27页 |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研讨与练习” | 第27-54页 |
(一)多元智能的亚类目归纳 | 第27-33页 |
(二)将“研讨与练习”题目按多元智能亚类目分类的统计 | 第33-40页 |
(三)将“研讨与练习”题目按多元智能亚类目分类的数据分析 | 第40-54页 |
1.多元智能在不同年级“研讨与练习”中的分布情况及分析 | 第41-42页 |
2.多元智能在不同体裁选文“研讨与练习”中的分布情况及分析 | 第42-54页 |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研讨与练习”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第54-70页 |
(一)吃透教材设计,扬长避短 | 第54-57页 |
1.结构多元,全面提高 | 第54-55页 |
2.足够智能,高效有力 | 第55-56页 |
3.考察不明,模棱两可 | 第56页 |
4.个别智能缺失,无法满足需要 | 第56-57页 |
(二)对教学过程的启示 | 第57-66页 |
1.教师吃透“研讨与练习”题目,反哺课文讲解 | 第57-61页 |
(1)解读题目意图,设计教学重点 | 第58页 |
(2)掌握智能侧重,提高教学效率 | 第58-60页 |
(3)巧用边缘智能,提高学习兴趣 | 第60-61页 |
2.用好“研讨与练习”题目,完善教学 | 第61-65页 |
(1)优化智能组合,加速知识吸收 | 第61-63页 |
(2)作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优质素材 | 第63-64页 |
(3)增加题目难度,拔高多元智能 | 第64页 |
(4)细化题目要求,增加智能培养 | 第64-65页 |
3.引导学生重视“研讨与练习”,培养自身多元发展 | 第65-66页 |
(1)教师重视展示优秀作业,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 第65页 |
(2)带领学生活用“研讨与练习”,营造多元学习氛围 | 第65-66页 |
(3)引导学生巧用“研讨与练习”,增加学习兴趣 | 第66页 |
(三)对考试的启示 | 第66-70页 |
1.定期评估,多次考核——日常化 | 第67页 |
2.多元评价,增添要素——多元化 | 第67-70页 |
四、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研讨与练习”应用案例 | 第70-79页 |
(一)课前导学案 | 第70-71页 |
(二)课堂教学设计 | 第71-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94页 |
附录一 “研讨与练习”子题目划分说明 | 第80-81页 |
附录二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中多元智能亚类目具体位置分布一览表 | 第81-88页 |
附录三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子题目的亚类目分类一览表 | 第88-92页 |
附录四 调查问卷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