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8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 第10页 |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 第10-11页 |
3. 班级文化的内涵 | 第11页 |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 第11页 |
(三) 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11-13页 |
1. 传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魂 | 第11-12页 |
2. 传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源 | 第12-13页 |
3. 传统文化可以推动教师文化建设 | 第13页 |
(四) 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 第13-14页 |
1. 结合专业特点,打造特色中职班级文化 | 第13-14页 |
2. 以班风、学风为主线建设中职班级文化 | 第14页 |
(五) 中国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之关系的研究 | 第14-16页 |
1. 特定传统文化进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不同流派传统文化进班级文化的研究 | 第15-16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3. 观察法 | 第17-18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缺失与原因 | 第18-23页 |
(一) 当代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现状 | 第18-19页 |
1. 部分中职学生“道德滑坡”与“责任缺失”的现状 | 第18页 |
2. 家庭、学校、社会的某些偏颇和对青少年教育的不当 | 第18-19页 |
(二) 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缺失的调查及其原因探析 | 第19-23页 |
1. 问卷设计 | 第19-20页 |
2. 班级制度文化现状分析 | 第20页 |
3.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4. 班级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 | 第21页 |
5. 班级文化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1-23页 |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举措 | 第23-40页 |
(一) 以儒家“仁爱”构建和谐的中职班级精神文化 | 第23-31页 |
1. 以“孝”与“感恩”为主打歌的特色中职班级文化 | 第23-25页 |
2. 以《弟子规》为准则的中职班级思想道德 | 第25-30页 |
3. 以儒家经典为平台的践行中职班级活动 | 第30-31页 |
(二) 以道家“自然”的构建优美的中职班级物质文化 | 第31-33页 |
1. 身教重于言教 | 第32页 |
2. 自然而然的发现问题 | 第32-33页 |
3. 因材施教的解决问题 | 第33页 |
(三) 以法家“法治”的构建严格的中职班级制度文化 | 第33-35页 |
1. 班级常规制度的建设 | 第33-34页 |
2. 住宿学生量化管理办法 | 第34页 |
3. 设立德育银行学生自主管理 | 第34-35页 |
(四) 以民俗文化丰富中职班级的活动文化 | 第35-36页 |
1. 积极参与体验民俗文化的乐趣 | 第35页 |
2. 增长见识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 第35-36页 |
(五) 以特色项目文化使中职班级文化具体化 | 第36-40页 |
1. 班级学生行为规范三字经 | 第36-38页 |
2. 日行一善歌 | 第38-39页 |
3. 教室与寝室四化标准 | 第39-40页 |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有效性分析 | 第40-45页 |
(一) 学习方面 | 第40-42页 |
1. 成绩提高显著 | 第40-41页 |
2. 课堂改善明显 | 第41-42页 |
(二) 身心方面 | 第42-43页 |
1. 心理健康 | 第42-43页 |
2. 身体健康 | 第43页 |
(三) 人际关系方面 | 第43-45页 |
1. 师生关系融洽 | 第43-44页 |
2. 父母与子女沟通顺畅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