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1.1 飞行姿态参考框架 | 第13-14页 |
1.1.1 参考框架的介绍与对比 | 第13-14页 |
1.1.2 参考框架与经验 | 第14页 |
1.2 新型飞行姿态显示样式 | 第14-19页 |
1.2.1 命令显示样式(CMD) | 第15-17页 |
1.2.2 形象化显示样式(PAS) | 第17-19页 |
1.3 与异常飞行姿态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 第19-23页 |
1.3.1 空间定向障碍 | 第19-20页 |
1.3.2 表象旋转能力 | 第20-21页 |
1.3.3 刺激-反应一致性效应 | 第21-23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3-29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2.1.1 最佳无人机飞行姿态界面未被确定 | 第23页 |
2.1.2 参考框架与显示样式的适配组合尚未确定 | 第23-24页 |
2.1.3 对形象化显示样式(PAS)的评价尚无定论 | 第24-25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27页 |
2.3.2 实践价值 | 第27-29页 |
第3章 实验研究 | 第29-55页 |
3.1 实验一:飞行姿态参考框架与经验对恢复异常飞行姿态的影响 | 第29-36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29页 |
3.1.2 实验一(a) | 第29-32页 |
3.1.3 实验一(b) | 第32-36页 |
3.1.4 小结 | 第36页 |
3.2 实验二:飞行姿态显示样式与参考框架对恢复异常飞行姿态操作的影响 | 第36-51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36-37页 |
3.2.2 实验二(a) | 第37-43页 |
3.2.3 实验二(b) | 第43-50页 |
3.2.4 小结 | 第50-51页 |
3.3 实验三:PAS-CON继时性显示样式对恢复异常飞行姿态的影响 | 第51-55页 |
3.3.1 实验目的 | 第51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3.3.3 结果 | 第52-53页 |
3.3.4 讨论 | 第53-54页 |
3.3.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55-63页 |
4.1 空间表征模式与表象理论为参考框架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 第55-56页 |
4.1.1 参考框架的优势差异证实了多种空间表征模式的存在 | 第55-56页 |
4.1.2 参考框架对各异常姿态角度的有效性不同验证了表象理论 | 第56页 |
4.2 新型显示样式具备优势的心理学机制 | 第56-59页 |
4.2.1 命令显示样式(CMD)的优势佐证了注意理论 | 第57-58页 |
4.2.2 形象化显示样式(PAS)的优势证实了视觉符号理论 | 第58-59页 |
4.3 飞行姿态显示设计 | 第59-60页 |
4.3.1 参考框架设计 | 第59页 |
4.3.2 显示样式设计 | 第59-60页 |
4.4 主要结论 | 第60-63页 |
第5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3-67页 |
5.1 显示界面 | 第63页 |
5.2 实验限制 | 第63-64页 |
5.3 任务环境 | 第64-65页 |
5.4 新型显示 | 第65页 |
5.5 创新之处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