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9-18页 |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页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维特根斯坦生平及其“风格即人”的个性行为特征 | 第18-26页 |
一、维特根斯坦生平 | 第18-20页 |
二、维特根斯坦的个性行为特征 | 第20-25页 |
(一) 直率:敢于抒发内心的真实想法 | 第20-22页 |
(二) 孤僻:孤独的思想者 | 第22-23页 |
(三) 认真:唯我与忘我 | 第23-24页 |
(四) 严肃性:严于律己 | 第24页 |
(五) 知行合一:思考+动手 | 第24-25页 |
三、“风格即人”与维特根斯坦个性行为特征的内在一致性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小学教学时期维特根斯坦的教育思想 | 第26-33页 |
一、教育目的 | 第26-27页 |
二、教育教学方式 | 第27-32页 |
(一) 启发式教学 | 第28页 |
(二) 直观式教学 | 第28-29页 |
(三) 陶冶式教学 | 第29-30页 |
(四) 规训式教学 | 第30-32页 |
三、教育评价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剑桥执教时期维特根斯坦的教育思想 | 第33-42页 |
一、教育目的 | 第33-34页 |
二、教育内容 | 第34-35页 |
三、教育教学方式 | 第35-40页 |
(一) 严肃与幽默并存式教学 | 第36-38页 |
(二) 临场思考式的教学 | 第38-39页 |
(三) 非学院化的教学 | 第39-40页 |
(四) 问题式教学 | 第40页 |
四、教育评价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维特根斯坦教育思想蕴含的时代价值 | 第42-46页 |
一、倡导本真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内在丰富的人 | 第42-43页 |
二、灵活变通,多种教育教学方式交叉使用 | 第43-44页 |
三、注重实践练习,让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 | 第44页 |
四、注重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一 | 第51-52页 |
附录二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