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走廊通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走廊系统判定及范围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城市综合公交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城市综合公交走廊系统介绍 | 第17-23页 |
2.1 走廊的含义 | 第17页 |
2.2 走廊的功能及层次划分 | 第17-19页 |
2.2.1 走廊的功能 | 第17-18页 |
2.2.2 走廊的层次划分 | 第18-19页 |
2.3 城市综合公交走廊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4 城市综合公交系统的组成 | 第20-21页 |
2.5 各种公交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21-23页 |
第3章 城市综合公交走廊系统配置方法 | 第23-42页 |
3.1 走廊判别方法 | 第23页 |
3.2 城市综合公交走廊覆盖范围确定方法 | 第23-31页 |
3.2.1 交通线相关特性 | 第23-27页 |
3.2.2 交通线直接吸引范围的划分方法 | 第27-28页 |
3.2.3 城市综合公交走廊覆盖范围确定方法 | 第28-31页 |
3.3 综合公交线网规划的约束条件 | 第31-34页 |
3.3.1 单条路线的约束条件 | 第31-33页 |
3.3.2 整体线网的约束条件 | 第33-34页 |
3.4 综合公交线路设置的道路条件要求 | 第34-36页 |
3.5 综合公交站点布局设置方法 | 第36-42页 |
3.5.1 给定轨道线路的站点布局方法 | 第36-38页 |
3.5.2 从出行源点角度考虑的快速公交站点布局方法 | 第38-39页 |
3.5.3 常规公交站点布局思路 | 第39-42页 |
第4章 城市综合公交走廊客流分配优化模型 | 第42-52页 |
4.1 模型设计的前期内容 | 第42-43页 |
4.2 基本假设 | 第43页 |
4.3 模型意义及阻抗讨论 | 第43-46页 |
4.4 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4.4.1 综合公交走廊系统设定 | 第46页 |
4.4.2 目标函数 | 第46-47页 |
4.4.3 约束条件 | 第47-48页 |
4.4.4 城市综合公交走廊客流分配模型 | 第48-50页 |
4.5 模型所得数据后续分析及初步配置 | 第50-52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52-57页 |
5.1 通过模型求解 | 第52-55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55页 |
5.3 初步配置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