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引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9页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页 |
四、国内外引语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六、《歧路灯》简介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歧路灯》引语分类 | 第14-37页 |
一、结合引语的层次、引语形式来划分 | 第15-28页 |
1、单层引语 | 第15-21页 |
2、双层引语 | 第21-26页 |
3、多层引语 | 第26-28页 |
二、从引用内容上来分 | 第28-31页 |
1、实引 | 第28页 |
2、虚引 | 第28-31页 |
三、从引用来源上分 | 第31-34页 |
1、引言 | 第31-33页 |
2、引文 | 第33-34页 |
四、按照引语来源可信度划分 | 第34-37页 |
1、信源引语 | 第34-35页 |
2、非信源引语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歧路灯》引语结构 | 第37-52页 |
一、《歧路灯》引语结构概述 | 第37-40页 |
1、直接引语的结构 | 第37-39页 |
2、间接引语的结构 | 第39-40页 |
二、《歧路灯》引导短语 | 第40-44页 |
1、引导短语的定义 | 第40页 |
2、引导语的位置 | 第40-44页 |
三、《歧路灯》言说动词 | 第44-49页 |
1、言说动词的使用频率规律 | 第44-46页 |
2、言说动词前修饰语分析 | 第46-49页 |
四、被引语的言说目的 | 第49-51页 |
1、陈述:告知、商量 | 第49-50页 |
2、疑问:疑问、反问 | 第50页 |
3、祈使:命令、吩咐 | 第50页 |
4、感叹:赞赏、祝愿、指责 | 第50-51页 |
六、引语在文章结构中的分布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歧路灯》引语的交际互动功能 | 第52-59页 |
一、引语的交际互动功能 | 第52-53页 |
1、引语的传信功能 | 第52页 |
2、引语的增强交际修辞效果功能 | 第52-53页 |
二、引语增强交际互动功能的手段 | 第53-59页 |
1、语境描述 | 第53-55页 |
2、言后行为描述 | 第55-57页 |
3、标点符号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歧路灯》引语中的方言词 | 第59-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