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轨道论文

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影响分析与维修限值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板式无砟轨道的发展第12-15页
        1.1.1 国外板式无砟轨道第12-13页
        1.1.2 国内板式无砟轨道第13-15页
    1.2 道岔区无砟轨道的发展第15-16页
        1.2.1 国外发展情况第15页
        1.2.2 国内发展情况第15-16页
    1.3 板式无砟道岔伤损特性第16-19页
        1.3.1 板式无砟道岔伤损类型第17-18页
        1.3.2 底座伤损特性第18-19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2页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板式无砟道岔静力学分析第22-56页
    2.1 板式无砟道岔静力学有限元模型第22-27页
        2.1.1 板式无砟道岔结构梁板模型第22-24页
        2.1.2 温度荷载与列车荷载取值第24-25页
        2.1.3 计算参数第25-27页
    2.2 离缝形态的分形模拟第27-32页
        2.2.1 分形原理简介第27-28页
        2.2.2 分形维数第28-29页
        2.2.3 不同形式离缝边界的模拟第29-31页
        2.2.4 不规则离缝边界的分形实现第31-32页
    2.3 无伤损状态轨道结构受力第32-37页
        2.3.1 温度梯度作用第32页
        2.3.2 列车荷载作用第32-35页
        2.3.3 列车荷载和温度梯度共同作用第35-37页
    2.4 板角离缝状态轨道结构受力第37-40页
        2.4.1 转辙区道岔结构受力第37-38页
        2.4.2 导曲线区道岔结构受力第38-39页
        2.4.3 辙叉区道岔结构受力第39-40页
    2.5 板中离缝状态轨道结构受力第40-43页
    2.6 板端通宽离缝状态轨道结构受力第43-49页
        2.6.1 转辙区道岔结构受力第44-45页
        2.6.2 导曲线区道岔结构受力第45-47页
        2.6.3 辙叉区道岔结构受力第47-49页
    2.7 板边通长离缝状态轨道结构受力第49-54页
        2.7.1 转辙区道岔结构受力第49-51页
        2.7.2 导曲线区道岔结构受力第51-52页
        2.7.3 辙叉区道岔结构受力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板式无砟道岔动力学分析第56-72页
    3.1 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第56-59页
        3.1.1 车辆-板式轨道系统耦合垂向振动模型第56-59页
        3.1.2 道岔区轨道激励第59页
    3.2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响应评价指标第59-60页
        3.2.1 机车车辆动力响应指标第60页
        3.2.2 轨道动力响应指标第60页
    3.3 离缝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第60-70页
        3.3.1 板角离缝状态轨道动力响应第61-63页
        3.3.2 板端通宽离缝状态轨道动力响应第63-67页
        3.3.3 板边通长离缝状态轨道动力响应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离缝维修限值分析第72-77页
    4.1 维修限值制定原则第72-73页
        4.1.1 维修分类第72-73页
        4.1.2 维修方式第73页
    4.2 底座伤损等级划分第73-76页
        4.2.1 道岔板与底座层间离缝维修限值的划分第73页
        4.2.2 道岔板与底座离缝维修限值的制定第73-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度梯度引起的桥梁翘曲对无砟轨道的几何形位影响研究
下一篇:地铁用拼装式轨道结构参数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