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国内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 第15-19页 |
2.1 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2.1.1 大企业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 第15-16页 |
2.1.2 大企业的特征 | 第16-17页 |
2.2 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2.2.1 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2.2.2 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税收收入 | 第18页 |
2.2.3 未来税收征管改革的趋势所要求 | 第18-19页 |
2.2.4 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特点所决定 | 第19页 |
3.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3.1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成效 | 第19-22页 |
3.1.1 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3.1.2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主要成绩 | 第20-22页 |
3.2 大企业税收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 第22-26页 |
3.2.1 大企业的界定标准有待完善 | 第22页 |
3.2.2 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有待调整完善 | 第22-23页 |
3.2.3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有待优化 | 第23-25页 |
3.2.4 税企双方、税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 | 第25页 |
3.2.5 高级税务人才和管理队伍相对缺乏 | 第25-26页 |
4. 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做法及借鉴 | 第26-34页 |
4.1 OECD 国家大企业税收的界定标准 | 第26-27页 |
4.2 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机构设置 | 第27-29页 |
4.3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 第29-31页 |
4.3.1 美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简介 | 第29-30页 |
4.3.2 英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简介 | 第30页 |
4.3.3 澳大利亚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简介 | 第30页 |
4.3.4 荷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简介 | 第30-31页 |
4.3.5 国外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 第31页 |
4.4 建立先进完善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 | 第31-32页 |
4.5 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32-34页 |
5. 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 第34-43页 |
5.1 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总体思路 | 第34-35页 |
5.2 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具体建议 | 第35-43页 |
5.2.1 明确大企业概念及企业界定标准 | 第35-38页 |
5.2.1.1 正确区分大企业与重点税源之间的关系 | 第35页 |
5.2.1.2 制定统一而又多样的大企业界定标准 | 第35-38页 |
5.2.2 完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 | 第38-39页 |
5.2.2.1 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扁平化设置 | 第38页 |
5.2.2.2 明确机构间职能划分 | 第38-39页 |
5.2.3 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 第39-42页 |
5.2.3.1 构建大企业税收机构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5.2.3.2 协助引导大企业构建风险内控机制 | 第40-41页 |
5.2.3.3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 第41-42页 |
5.2.4 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税收服务 | 第42-43页 |
5.2.4.1 加强税企交流,提高服务质量 | 第42-43页 |
5.2.4.2 建立大企业涉税诉求处理机制 | 第43页 |
5.2.4.3 尝试与大企业签订遵从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 第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