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导言 | 第11-19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论文的结构体系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0.2.1 论文的结构体系 | 第13-14页 |
0.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2.3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0.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0.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0.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和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1.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理论综述 | 第19-22页 |
1.1.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综述 | 第19-20页 |
1.1.2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的内在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1.1.3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的外在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2 产业安全理论综述 | 第22-24页 |
1.2.1 对产业安全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1.2.2 产业安全理论综述 | 第23-24页 |
2 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发展现状及负面效应分析 | 第24-31页 |
2.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2 跨国公司独资企业行业分布特点及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负面效应 | 第25-27页 |
2.2.1 跨国公司投资企业行业分布 | 第25-26页 |
2.2.2 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 跨国公司独资企业地区分布及对中国产业布局的负面效应 | 第27-29页 |
2.3.1 跨国公司独资企业地区分布 | 第27-29页 |
2.3.2 对中国产业布局的负面效应 | 第29页 |
2.4 跨国公司独资企业竞争力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负面效应 | 第29-31页 |
2.4.1 对品牌资源的控制 | 第29-30页 |
2.4.2 凭借技术优势形成的垄断威胁 | 第30页 |
2.4.3 对人才的较强吸引力 | 第30-31页 |
3 产业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1-36页 |
3.1 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模型 | 第31-34页 |
3.1.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 第31-32页 |
3.1.2 BP神经网络的算法概述 | 第32-34页 |
3.1.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 | 第34页 |
3.2 产业安全影响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36页 |
3.2.1 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3.2.2 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具体指标的选择 | 第35-36页 |
4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对中国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6-43页 |
4.1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 第36-39页 |
4.1.1 数据的选择 | 第36-38页 |
4.1.2 数据的处理 | 第38-39页 |
4.2 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的各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 第39页 |
4.3 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测试 | 第39-42页 |
4.4 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实证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5 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趋势下维护产业安全的国际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 | 第43-48页 |
5.1 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趋势下发达国家维护产业安全的做法 | 第43-45页 |
5.1.1 美国应对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的经验 | 第43-44页 |
5.1.2 日本应对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的经验 | 第44-45页 |
5.2 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影响产业安全方面的做法 | 第45-47页 |
5.2.1 拉美国家的教训 | 第45页 |
5.2.2 印度的经验和教训 | 第45-47页 |
5.3 国际经验对中国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下维护产业安全的借鉴 | 第47-48页 |
6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下中国维护产业安全的应对机制 | 第48-52页 |
6.1 中国政府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机制构建 | 第48-50页 |
6.1.1 建立完整的外资管理制度机制 | 第48-49页 |
6.1.2 建立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发展情况的产业战略形成机制 | 第49-50页 |
6.2 中国产业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机制构建 | 第50-51页 |
6.2.1 产业内部行业协会管理机制 | 第50页 |
6.2.2 产业内部互助合作和研发创新机制 | 第50-51页 |
6.3 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机制构建 | 第51-52页 |
6.3.1 自主品牌形成机制 | 第51-52页 |
6.3.2 人才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 | 第52页 |
7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