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和问题阐述 | 第11-12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学业激励策略的理论基础及激励原则 | 第19-31页 |
·西方激励理论的演变 | 第19-27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9-23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3-25页 |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 第25-27页 |
·国内激励理论的演变 | 第27-29页 |
·同步激励理论 | 第27-28页 |
·C型激励理论 | 第28-29页 |
·全面激励理论 | 第29页 |
·教育激励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上海S大学本科生学业激励策略现状研究 | 第31-57页 |
·大学生学业激励策略的主要内容 | 第31-34页 |
·奖励制度 | 第31-32页 |
·帮困助学制度 | 第32-33页 |
·大学生惩处制度 | 第33-34页 |
·上海S大学本科生学业激励策略现状调查分析 | 第34-51页 |
·高校本科生对学校总体了解度研究 | 第35-37页 |
·高校本科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研究 | 第37-41页 |
·高校本科生对学校学习环境的满意度研究 | 第41-43页 |
·高校本科生对学校激励策略公平性的满意度研究 | 第43-45页 |
·高校本科生在认可度归属感方面满意度的研究 | 第45-47页 |
·对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激励方式的研究 | 第47-50页 |
·对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综合分析 | 第50-51页 |
·现行学业激励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51-57页 |
·学生感到学校现行的学业激励策略存在不公平或是不公正 | 第51-52页 |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业激励策略满意度不一 | 第52-53页 |
·学校设置激励项目重“共性”而轻“个性” | 第53页 |
·现行激励措施以物质激励形式出现却未能反映出内隐的精神激励实质.. | 第53-54页 |
·激励的主客体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 第54-55页 |
·应重视负激励在教育激励中的作用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上海S大学学业激励策略的优化对策及建议 | 第57-69页 |
·学校应根据现实需要对学生学业激励策略进行改革 | 第57-62页 |
·根据需要层次的相关理论,优化学业激励策略 | 第57-60页 |
·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 第60-61页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第61页 |
·因人鼓励,公正公平 | 第61页 |
·探索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激励策略 | 第61-62页 |
·优化学业激励策略对任教者的要求 | 第62-64页 |
·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身业务能力 | 第62-63页 |
·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向优秀同行看齐 | 第63页 |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 | 第63-64页 |
·营造和谐互动的校园人际环境 | 第64页 |
·改进学业激励策略对学生的要求 | 第64-67页 |
·自我激励与他方激励相结合 | 第64-65页 |
·利用互联网,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激励管理中 | 第65-66页 |
·实行弹性学分制,对不合格学生进行惩处 | 第66-67页 |
·结束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