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成都市出行方式特性及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决策过程分析 | 第18-27页 |
2.1 成都市出行方式特性分析 | 第18-25页 |
2.1.1 成都市公共交通方式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2.1.2 成都市个体机动交通方式特性分析 | 第19-20页 |
2.1.3 成都市慢行交通方式特性分析 | 第20-22页 |
2.1.4 手机打车软件的界定及SWOT分析 | 第22-24页 |
2.1.5 成都市居民出行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 第24-25页 |
2.2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决策分析 | 第25-26页 |
2.2.1 出行需求 | 第25页 |
2.2.2 出行方式选择决策过程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成都市2014可持续移动调查项目问卷调整及分析方法 | 第27-39页 |
3.1 项目概述 | 第27-28页 |
3.2 问卷调整原则 | 第28页 |
3.3 问卷变量调整 | 第28-36页 |
3.3.1 公共交通方式问项调整设置 | 第29-31页 |
3.3.2 私家车方式问项调整设置 | 第31-32页 |
3.3.3 出租车方式问项调整设置 | 第32-34页 |
3.3.4 电动车方式问项调整设置 | 第34-35页 |
3.3.5 步行方式问项调整设置 | 第35-36页 |
3.4 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页 |
3.4.2 信度分析 | 第36-37页 |
3.4.3 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结构方程的成都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构建 | 第39-53页 |
4.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39-45页 |
4.1.1 基本概念 | 第39-40页 |
4.1.2 模型构建及评价流程 | 第40-45页 |
4.2 基于SEM的成都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构建 | 第45-51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4.2.2 AMOS模型结构设定及模型识别判断 | 第46-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模型验证及结论 | 第53-81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55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55-56页 |
5.3 效度分析 | 第56-61页 |
5.3.1 公共交通方式效度分析 | 第56-57页 |
5.3.2 私家车方式效度分析 | 第57-58页 |
5.3.3 出租车方式效度分析 | 第58-59页 |
5.3.4 电动车方式效度分析 | 第59-60页 |
5.3.5 步行方式效度分析 | 第60-61页 |
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61-73页 |
5.4.1 模型标定及检验 | 第61-66页 |
5.4.2 模型修正 | 第66-69页 |
5.4.3 模型评价结果 | 第69-73页 |
5.5 结论与建议 | 第73-79页 |
5.5.1 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分析 | 第73-78页 |
5.5.2 私家车出行方式分析 | 第78页 |
5.5.3 出租车出行方式分析 | 第78-79页 |
5.5.4 电动车出行方式分析 | 第79页 |
5.5.5 步行方式分析 | 第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1 项目调整后问卷(公共交通) | 第87-89页 |
附录2 项目调整后问卷(私家车) | 第89-90页 |
附录3 项目调整后问卷(出租车) | 第90-92页 |
附录4 项目调整后问卷(电动车) | 第92-93页 |
附录5 项目调整后问卷(步行)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