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BMS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BMS开发方法的现状 | 第15-17页 |
1.2.3 “V”型开发模式及自动代码生成的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2 锂电池建模与SOC估算 | 第20-40页 |
2.1 电池SOC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2.1.1 电池SOC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影响SOC的因素 | 第21-23页 |
2.2 等效电路模型及参数辨识 | 第23-28页 |
2.2.1 开路电压 | 第24-25页 |
2.2.2 欧姆内阻 | 第25-27页 |
2.2.3 极化内阻与极化电容 | 第27-28页 |
2.3 锂电池建模仿真 | 第28-31页 |
2.3.1 HPPC实验 | 第29-30页 |
2.3.2 变电流实验 | 第30-31页 |
2.4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估算SOC | 第31-38页 |
2.4.1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 | 第31-35页 |
2.4.2 SOC估算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35-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BMS的其它功能与建模仿真 | 第40-54页 |
3.1 热管理 | 第40-44页 |
3.2 均衡管理 | 第44-49页 |
3.3 充电控制 | 第49-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基于TARGETLINK的自动代码生成和软硬件在环仿真 | 第54-82页 |
4.1 TARGETLINK简介和代码生成与验证流程 | 第54-61页 |
4.1.1 TargetLink功能简介 | 第54-55页 |
4.1.2 自动生成代码的基本操作 | 第55-59页 |
4.1.3 硬件实验平台和代码验证 | 第59-61页 |
4.2 SOC估算模型的自动代码生成与实验验证 | 第61-69页 |
4.2.1 模型转换和模型在环仿真 | 第61-65页 |
4.2.2 变量定标和软件在环仿真 | 第65-68页 |
4.2.3 自动代码生成和处理器在环仿真 | 第68-69页 |
4.3 BMS其他模型的自动代码生成和实验验证 | 第69-77页 |
4.3.1 热管理模型 | 第69-72页 |
4.3.2 均衡管理模型 | 第72-74页 |
4.3.3 充电控制模型 | 第74-77页 |
4.4 BMS模型封装 | 第77-78页 |
4.5 TARGETLINK自动代码生成效率分析 | 第78-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BMS运行 | 第82-98页 |
5.1 TARGETLINK代码结构分析 | 第82-85页 |
5.2 osCAN操作系统简介 | 第85页 |
5.3 操作系统的配置 | 第85-88页 |
5.3.1 系统配置 | 第86页 |
5.3.2 任务配置 | 第86-87页 |
5.3.3 闹钟函数配置 | 第87-88页 |
5.3.4 操作系统生成 | 第88页 |
5.4 CODEWARRIOR工程建立与BMS运行 | 第88-95页 |
5.4.1 CodeWarrior工程建立 | 第88-90页 |
5.4.2 BMS程序在硬件的运行 | 第90-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结论 | 第98-99页 |
6.2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