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沥青路面温度行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计算基本理论与模型参数 | 第18-32页 |
2.1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8页 |
2.2 沥青路面数值模拟分析基础 | 第18-28页 |
2.2.1 道路材料本构关系 | 第18-22页 |
2.2.2 层间接触条件 | 第22-23页 |
2.2.3 荷载模型 | 第23-27页 |
2.2.4 粘弹性人工边界 | 第27页 |
2.2.5 阻尼条件 | 第27-28页 |
2.3 传热学理论 | 第28-31页 |
2.3.1 热传导 | 第28-29页 |
2.3.2 热对流 | 第29页 |
2.3.3 热辐射 | 第29页 |
2.3.4 周期性变温条件下路面温度场边界形式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温度行为 | 第32-44页 |
3.1 计算参数与模型 | 第32-34页 |
3.1.1 气象参数 | 第32页 |
3.1.2 路面结构和材料参数 | 第32-33页 |
3.1.3 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3.2 气象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 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析 | 第35-41页 |
3.3.1 温度场分析 | 第35-36页 |
3.3.2 温度应力分析 | 第36-38页 |
3.3.3 结构组合形式对温度行为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层间结合状态对温度行为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 沥青面层温度日变化预测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基于温度与冲击荷载耦合的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 第44-63页 |
4.1 路面结构实际温度场分布 | 第44-45页 |
4.2 路面三维动载有限元模型 | 第45-47页 |
4.2.1 材料参数 | 第45-46页 |
4.2.2 荷载参数 | 第46页 |
4.2.3 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4.3 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7-56页 |
4.3.1 荷载参数变化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47-53页 |
4.3.2 层间接触状况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53-56页 |
4.4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 第56-58页 |
4.5 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 第58-61页 |
4.5.1 影响因素灰关联分析 | 第58-59页 |
4.5.2 关键因素影响规律 | 第59-60页 |
4.5.3 关键因素影响模型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基于温度与移动荷载耦合的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 第63-85页 |
5.1 路面结构实际温度场分布 | 第63页 |
5.2 路面三维动载有限元模型 | 第63-64页 |
5.2.1 材料参数 | 第63页 |
5.2.2 荷载模型 | 第63-64页 |
5.2.3 计算模型 | 第64页 |
5.3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64-79页 |
5.3.1 荷载参数变化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5-75页 |
5.3.2 层间接触状况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75-79页 |
5.4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 第79-81页 |
5.5 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 第81-83页 |
5.5.1 影响因素灰关联分析 | 第81页 |
5.5.2 关键因素影响规律 | 第81-82页 |
5.5.3 关键因素影响模型 | 第82-8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冲击荷载与移动荷载的路面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85-89页 |
6.1 不同荷载模型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 | 第85-87页 |
6.2 不同荷载模型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对比分析 | 第87-8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