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与余华的成长小说比较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0.1 成长小说的界定 | 第8-9页 |
| 0.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0.3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 成长小说在中日的发展 | 第11-15页 |
| 1.1 成长小说在中国的发展 | 第11-13页 |
| 1.2 成长小说在日本的发展 | 第13-15页 |
| 2 作家作品及成长叙事因素 | 第15-21页 |
| 2.1 村上春树及其成长小说创作 | 第15-16页 |
| 2.2 余华及其成长小说创作 | 第16-17页 |
| 2.3 成长小说中叙事因素 | 第17-21页 |
| 2.3.1 了解外部世界 | 第17-18页 |
| 2.3.2 引路人的帮助 | 第18-20页 |
| 2.3.3 最终的回归 | 第20-21页 |
| 3 创作主题表现异同 | 第21-33页 |
| 3.1 审父或弑父 | 第21-24页 |
| 3.2 暴力的侧重点 | 第24-27页 |
| 3.3 性意识的萌芽 | 第27-30页 |
| 3.4 对生死的观点 | 第30-33页 |
| 4 存在主义影响下的村上春树和余华 | 第33-40页 |
| 4.1 存在主义及其在东方的发展 | 第33-34页 |
| 4.2 卡夫卡对村上春树和余华的影响 | 第34-40页 |
| 4.2.1 用意象表现隐喻 | 第35-37页 |
| 4.2.2 荒诞的世界 | 第37-40页 |
| 结束语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