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创新 | 第12页 |
1.3.2 研究不足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和概念界定 | 第14-2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2.1.1 中小企业 | 第14-15页 |
2.1.2 中层管理者 | 第15-16页 |
2.1.3 胜任力 | 第16页 |
2.1.4 工作绩效 | 第16-18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2.1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2.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3-25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3.1 冰山模型与胜任力辞典 | 第25-26页 |
2.3.2 人力资本论 | 第26页 |
2.3.3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6-27页 |
2.3.4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中层管理者胜任力和工作绩效关系模型的构建 | 第29-41页 |
3.1 指标体系设计 | 第29-31页 |
3.1.1 胜任力指标设计 | 第29-31页 |
3.1.2 工作绩效指标设计 | 第31页 |
3.2 初始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3.2.1 问卷内容 | 第31-32页 |
3.2.2 问卷对象 | 第32页 |
3.2.3 问卷发放 | 第32页 |
3.3 初始问卷分析 | 第32-35页 |
3.3.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 | 第32-33页 |
3.3.2 胜任力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3.4 初始问卷检验 | 第35-38页 |
3.4.1 因素检验 | 第35-37页 |
3.4.2 信度分析 | 第37-38页 |
3.5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3.5.1 研究假设 | 第38-39页 |
3.5.2 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验证 | 第41-61页 |
4.1 正式问卷发放和收集 | 第41页 |
4.2 基本信息和数据描述 | 第41-42页 |
4.3 假设模型检验 | 第42-43页 |
4.4 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4.4.1 胜任力5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4.4.2 工作绩效3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4.4.3 胜任力和工作绩效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页 |
4.5 回归分析 | 第45-50页 |
4.5.1 胜任力各维度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4.5.2 胜任力各维度与任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4.5.3 胜任力各维度与工作奉献的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4.5.4 胜任力各维度与人际促进的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4.6 基于结构方程的进一步探究 | 第50-58页 |
4.6.1 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1-53页 |
4.6.2 胜任力要素与工作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3-58页 |
4.7 总结 | 第58-61页 |
5 对策和建议 | 第61-65页 |
5.1 打造良好的沟通机制 | 第61-62页 |
5.2 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 | 第62-63页 |
5.3 鼓励企业内部的学习 | 第63页 |
5.4 加强外部经验的交流 | 第63-64页 |
5.5 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 第64-65页 |
6 总结 | 第65-67页 |
附录1 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初始问卷 | 第67-70页 |
附录2 辽宁省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