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天环境下驾驶行为及安全特性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UC-WIN/ROAD仿真系统搭建 | 第19-31页 |
2.1 仿真系统介绍 | 第19-27页 |
2.1.1 UC-win/Road简介 | 第19-25页 |
2.1.2 驾驶模拟器 | 第25-26页 |
2.1.3 驾驶员生理行为同步记录系统 | 第26-27页 |
2.2 仿真系统参数 | 第27-29页 |
2.2.1 雾天能见度 | 第27-28页 |
2.2.2 驾驶员生理指标 | 第28-29页 |
2.3 仿真实验流程 | 第29-31页 |
2.3.1 实验准备 | 第29-30页 |
2.3.2 实验组织 | 第30-31页 |
第3章 雾天自由驾驶行为特性 | 第31-65页 |
3.1 实验介绍 | 第31-32页 |
3.2 车辆运行特征 | 第32-36页 |
3.2.1 雾天车辆速度特性变化分析 | 第32-35页 |
3.2.2 雾天车辆运行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3.3 驾驶员生理心理特征 | 第36-65页 |
3.3.1 心率变异率(HRV) | 第36-55页 |
3.3.2 基础信号(BSA) | 第55-63页 |
3.3.3 驾驶员生理数据分析 | 第63-65页 |
第4章 雾天跟驰行为特征 | 第65-75页 |
4.1 车辆跟驰特性 | 第65-66页 |
4.2 雾天车辆跟驰速度特性 | 第66-68页 |
4.3 雾天跟驰安全距离 | 第68-70页 |
4.4 雾天跟驰安全性评价 | 第70-75页 |
4.4.1 雾天最小安全距离 | 第70-72页 |
4.4.2 雾天安全速度修正 | 第72-7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7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