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理论 | 第13-22页 |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种类 | 第13-14页 |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含义 | 第13页 |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种类 | 第13-14页 |
二、校本课程的产生 | 第14-15页 |
(一)两种课程开发模式 | 第14-15页 |
(二)我国校本课程的产生 | 第15页 |
三、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概念 | 第15-17页 |
(一)校本课程开发 | 第15-17页 |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的课程开发 | 第17页 |
四、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17-22页 |
(一)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意义 | 第17-20页 |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 第20-21页 |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实例研究 | 第22-37页 |
一、走进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 第22-23页 |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 第22页 |
(二)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 | 第22-23页 |
二、基于苏教版语文教材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尝试 | 第23-28页 |
(一)开发背景 | 第23-24页 |
(二)《至爱亲情》课程实施纲要 | 第24-26页 |
(三)《至爱亲情》系列课程中《我的母亲》课后反思 | 第26-27页 |
(四)对于深度开发此课程的一些设想 | 第27-28页 |
三、以《英才通识·四字经》作为校本教材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 | 第28-37页 |
(一)《英才通识·四字经》介绍 | 第28-30页 |
(二)《英才通识》在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开发与使用情况 | 第30-34页 |
(三)以“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 第34-35页 |
(四)对于今后《中华文史》校本课程的一些设想 | 第35-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