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1 绪论 | 第18-35页 |
·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18-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6页 |
·研究动机 | 第26-29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9-31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3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研究框架与研究创新 | 第32-35页 |
·研究框架 | 第32-33页 |
·研究创新 | 第33-35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35-66页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5-58页 |
·社会网络相关理论概述 | 第35-48页 |
·企业能力理论概述 | 第48-54页 |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 第54-58页 |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 第58-60页 |
·创新的概念 | 第58-59页 |
·创新绩效 | 第59-60页 |
·企业网络能力研究综述 | 第60-64页 |
·网络能力的概念 | 第60-63页 |
·网络能力的维度 | 第63-64页 |
·网络能力与创新的关系研究综述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3 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 | 第66-105页 |
·要素概念界定及维度划分 | 第66-81页 |
·网络能力的概念与维度 | 第66-74页 |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与维度 | 第74-81页 |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81-83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83-103页 |
·网络能力与跨组织知识管理的关系假设 | 第83-95页 |
·跨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95-100页 |
·学习导向在网络能力对跨组织知识管理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4 问卷设计与修正 | 第105-124页 |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 第105-107页 |
·问卷设计的原则 | 第105-106页 |
·问卷设计的程序 | 第106-107页 |
·变量测量问卷设计 | 第107-114页 |
·网络能力的测量问卷 | 第107-109页 |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测量问卷 | 第109-111页 |
·学习导向的测量问卷 | 第111-112页 |
·创新绩效的测量问卷 | 第112-114页 |
·变量测量问卷修正 | 第114-122页 |
·定性测试 | 第114页 |
·预测试 | 第114-122页 |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5 研究假设检验 | 第124-156页 |
·数据收集与描述 | 第124-129页 |
·数据收集 | 第124-125页 |
·样本描述 | 第125-127页 |
·数据描述 | 第127页 |
·信度和效度 | 第127-129页 |
·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29-137页 |
·网络能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30-132页 |
·跨知识管理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32-134页 |
·学习导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34-135页 |
·创新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35-137页 |
·中介变量的验证分析 | 第137-142页 |
·中介变量的检验方法介绍 | 第137-138页 |
·中介变量的检验 | 第138-142页 |
·假设检验 | 第142-154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初步拟合与评价 | 第142-144页 |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检验 | 第144-146页 |
·学习导向对网络能力与跨组织知识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46-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56-164页 |
·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156-16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6-159页 |
·研究启示 | 第159-161页 |
·理论贡献与研究局限 | 第161-163页 |
·理论贡献 | 第161-162页 |
·研究局限 | 第162-163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63-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90页 |
附录 | 第190-198页 |
致谢 | 第198-200页 |
在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