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3-1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2.3 框架 | 第14页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的创新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支持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及简要分析 | 第16-18页 |
2.1.1 美国的COSO框架 | 第16页 |
2.1.2 英国的Turnbull指南 | 第16-17页 |
2.1.3 加拿大的COCO指南 | 第17页 |
2.1.4 公司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分析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简要评析 | 第18-25页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2.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JQ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失效成因分析 | 第25-33页 |
3.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页 |
3.2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及其现状 | 第25-29页 |
3.2.1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3.2.2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第26-29页 |
3.3 公司现行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3.3.1 公司内部环境混乱 | 第29-30页 |
3.3.2 公司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 第30页 |
3.3.3 公司各项控制活动存在短板 | 第30-31页 |
3.3.4 公司信息与沟通制度建设滞后 | 第31-32页 |
3.3.5 公司内部检查与监督乏力 | 第32-33页 |
第4章 JQ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对策建议 | 第33-42页 |
4.1 重塑公司内部环境 | 第33-35页 |
4.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3页 |
4.1.2 理顺内控管理关系 | 第33-34页 |
4.1.3 形成全员参与的内控氛围 | 第34页 |
4.1.4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 第34页 |
4.1.5 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 第34-35页 |
4.2 健全风险评估的识别和防范体系 | 第35-37页 |
4.2.1 规范公司运作体系 | 第35页 |
4.2.2 加强重点业务控制 | 第35-36页 |
4.2.3 增强员工风险意识 | 第36页 |
4.2.4 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 第36页 |
4.2.5 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 第36-37页 |
4.3 规范各项控制活动 | 第37-39页 |
4.3.1 科学划分职责权限 | 第37页 |
4.3.2 实施预算管理制度 | 第37-38页 |
4.3.3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 第38页 |
4.3.4 提升财务报表披露的准确性 | 第38页 |
4.3.5 加强绩效管理考核 | 第38-39页 |
4.4 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 | 第39-40页 |
4.4.1 加强内部沟通 | 第39页 |
4.4.2 加强外部沟通 | 第39页 |
4.4.3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 第39-40页 |
4.4.4 建立反舞弊机制 | 第40页 |
4.5 强化内部检查与监督 | 第40-42页 |
4.5.1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监督 | 第40-41页 |
4.5.2 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 | 第41-42页 |
第5章 JQ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对策的实施保障 | 第42-45页 |
5.1 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法律约束 | 第42页 |
5.2 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运作的有效性 | 第42-43页 |
5.3 加快建立企业征信体系 | 第43页 |
5.4 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 第43-45页 |
第6章 结论与对策 | 第45-47页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本文研究对策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