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基于“项目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研究的意义第9-15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1.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8页
        1.2.1 机械制图课程第15-16页
        1.2.2 项目及项目课程第16页
        1.2.3 行动及行动导向教学第16-17页
        1.2.4 项目与行动导向第17-18页
2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与“技能型”人才第18-22页
    2.1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第18-19页
        2.1.1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及定位第18页
        2.1.2 中职人才培养的规格第18-19页
    2.2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人才培养第19-22页
        2.2.1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第20页
        2.2.2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与人才培养第20-22页
3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2-27页
    3.1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第22-25页
        3.1.1 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第22-23页
        3.1.2 学科结构的教学内容第23页
        3.1.3 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第23-24页
        3.1.4“从讲到练”的教学过程第24页
        3.1.5 较低投入的教学成本第24-25页
        3.1.6“学问化”的教师与“受教式”的学生第25页
    3.2 问题分析第25-27页
        3.2.1 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25-26页
        3.2.2 依托于教材的模式化教学影响了师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第26页
        3.2.3 师生双方缺乏适应教学改革的素质和能力第26-27页
4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项目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第27-40页
    4.1 现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第27-31页
    4.2 基于“项目与行动导向”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第31-40页
        4.2.1 教学目标的编写——从知识学习到能力提高第31-32页
        4.2.2 教学内容的重构——从学科结构到项目结构第32-34页
        4.2.3 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以讲为主到行动导向第34-36页
        4.2.4 教学组织的改变——从班级组织到小组形式第36-38页
        4.2.5 学习评价的制定——从一卷考试到综合考核第38-40页
5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项目与行动导向”教学案例第40-53页
    5.1 基于“项目与行动导向”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第40-49页
        5.1.1 项目描述,确定学习目标第40-42页
        5.1.2 分组、制定项目计划第42页
        5.1.3 项目的实施与行动第42-48页
        5.1.4 项目的检查与评价第48-49页
    5.2 《机械制图》课程的“项目与行动导向”教学效果评价第49-50页
        5.2.1 学情调查第49-50页
        5.2.2 效果评价第50页
    5.3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第50-53页
        5.3.1 中职《机械制图》项目课程实施的保障第50-52页
        5.3.2 存在的问题第52-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5页
    附录一: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第59-60页
    附录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第60-61页
    附录三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报告第6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STGL工学一体”安防与监控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