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starC未来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未来教室概念第10-11页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1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第11页
        1.2.2 苏州市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第11-12页
        1.2.3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2 starC未来教室的特征和理论基础第14-19页
    2.1 starC未来教室特征第14-17页
        2.1.1 个性化的教室排列第14-15页
        2.1.2 多种信息设备融合第15-16页
        2.1.3 教学模式特别化第16-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19页
        2.2.1 双重编码理论第17页
        2.2.2 教育传播理论第17-18页
        2.2.3 建构主义理论第18-19页
3 starC未来教室设计——以苏州市为例第19-28页
    3.1 空间布局设计第19-21页
        3.1.1 教师区第19-20页
        3.1.2 学生区第20页
        3.1.3 录播区第20-21页
        3.1.4 观摩区第21页
    3.2 未来教室的软件支持——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第21-28页
        3.2.1 starC双轨教学平台第21-22页
        3.2.2 学科资源第22-23页
        3.2.3 交互工具第23-24页
        3.2.4 便捷的学科工具第24-28页
4 starC未来教室和学科的整合第28-40页
    4.1 starC未来教室在教学中的优势第28-30页
        4.1.1 独特的双轨教学第28-29页
        4.1.2 课堂教学交互性第29页
        4.1.3 多样性的学习方式第29页
        4.1.4 学习资源与学科工具的结合第29-30页
    4.2 理科类教学——化学教学课例第30-35页
        4.2.1 《微粒的性质》教学案例第30-34页
        4.2.2 教学案例分析第34-35页
    4.3 文科类教学—语文教学课例第35-40页
        4.3.1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第35-38页
        4.3.2 教学案例分析第38-40页
5 starC未来教室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第40-48页
    5.1 教师分析第41-43页
    5.2 教学应用分析第43-45页
    5.3 学校对未来教室的应用分析第45-48页
        5.3.1 应用分析第45-46页
        5.3.2 结果分析第46-48页
6 总结与建议第48-50页
    6.1 研究总结第48-49页
    6.2 研究建议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小即美”:陆文夫“小巷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