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功能及功能项目 | 第10-13页 |
| 1.1.1 关于“功能” | 第10-11页 |
| 1.1.2 关于“功能项目” | 第11-12页 |
| 1.1.3 对外汉语教学以“功能项目”为纲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 “问候”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 1.2.1 问候言语行为研究 | 第13-14页 |
| 1.2.2 问候功能项目的分类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1.4 语料说明 | 第16-17页 |
| 2. 专题一:“招呼式”问候表达方式专题研究 | 第17-25页 |
| 2.1 形式考察 | 第17-20页 |
| 2.2 语义考察 | 第20-21页 |
| 2.3 语用及偏误分析 | 第21-23页 |
| 2.4 教学对策 | 第23-25页 |
| 3. 专题二:“询问式”问候表达方式专题研究 | 第25-37页 |
| 3.1 询问当事人表达方式研究 | 第25-28页 |
| 3.1.1 形式考察 | 第25-26页 |
| 3.1.2 语义考察 | 第26-27页 |
| 3.1.3 语用及偏误分析 | 第27-28页 |
| 3.2 询问第三方表达方式研究 | 第28-30页 |
| 3.2.1 形式考察 | 第28-29页 |
| 3.2.2 语义考察 | 第29页 |
| 3.2.3 语用及偏误分析 | 第29-30页 |
| 3.3 教学对策 | 第30-37页 |
| 4. 专题三:“感叹式”问候表达方式专题考察 | 第37-46页 |
| 4.1 形式考察 | 第37-39页 |
| 4.2 语义考察 | 第39-40页 |
| 4.3 语用及偏误分析 | 第40-43页 |
| 4.4 教学对策 | 第43-46页 |
| 5. 本文研究的几类“问候”功能项目表达方式的比较 | 第46-49页 |
| 5.1 语法比较 | 第46-47页 |
| 5.2 语义比较 | 第47页 |
| 5.3 语用比较 | 第47-49页 |
| 6. 总结与思考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