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以咸宁市咸安区刘祠教学点为个案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农村教学点问题的突出 | 第11页 |
1.1.2 信息时代对农村教学点发展提出的要求 | 第11-12页 |
1.1.3 相关实践背景 | 第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4-15页 |
1.5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6 研究实施 | 第15-17页 |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现状及发展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2.1 教学点概述 | 第17-19页 |
2.1.1 教学点的概念与特点 | 第17页 |
2.1.2 教学点的类型 | 第17-18页 |
2.1.3 教学点的作用 | 第18-19页 |
2.2 农村教学点发展现状研究 | 第19-22页 |
2.2.1 国内现状研究 | 第19-21页 |
2.2.2 国外现状研究 | 第21-22页 |
2.3 农村教学点发展策略研究 | 第22-25页 |
2.3.1 国内发展策略研究 | 第22-23页 |
2.3.2 国外发展策略研究 | 第23-25页 |
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刘祠教学点发展情况调查 | 第25-40页 |
3.1 教学条件 | 第25-28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3.1.2 设施环境 | 第25-26页 |
3.1.3 教学资源 | 第26-28页 |
3.2 教学情况 | 第28-30页 |
3.3 教师情况 | 第30-32页 |
3.3.1 教师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3.2 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情况 | 第31-32页 |
3.4 学生情况 | 第32-38页 |
3.4.1 学生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3.4.2 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态度 | 第36-38页 |
3.5 体制机制及管理现状 | 第38-40页 |
4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刘祠教学点面临的问题 | 第40-50页 |
4.1 教学点软硬件问题 | 第40-41页 |
4.2 信息化教学应用面临的问题 | 第41-43页 |
4.2.1 网络以及设备本身的制约 | 第41-42页 |
4.2.2 可用教育资源不完善 | 第42-43页 |
4.3 教学点教师面临的问题 | 第43-45页 |
4.3.1 教学点教师日常压力较大 | 第43-44页 |
4.3.2 教师所接受的培训不到位 | 第44-45页 |
4.4 教学点学生面临的问题 | 第45-48页 |
4.4.1 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4.4.2 生活与心理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4.4.3 在上同步互动课堂时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4.5 体制机制以及管理问题 | 第48-50页 |
4.5.1 中心校与教学点的管理问题 | 第48页 |
4.5.2 保障和激励机制的问题 | 第48-49页 |
4.5.3 经费投入问题 | 第49-50页 |
5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的发展策略 | 第50-55页 |
5.1 农村教学点的发展需要优先进行 | 第50-51页 |
5.1.1 加大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 第50页 |
5.1.2 丰富农村教学点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 第50-51页 |
5.1.3 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 第51页 |
5.2 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系统 | 第51-53页 |
5.2.1 建立多种教师培训及交流渠道 | 第52页 |
5.2.2 促进教师提升日常信息化教学能力 | 第52页 |
5.2.3 组织中心校教师进行教学示范 | 第52-53页 |
5.3 关爱教学点学生健康成长 | 第53页 |
5.4 完善管理机制对教学点进行扶持 | 第53-55页 |
5.4.1 建立网状的中心校——教学点辐射结构 | 第53页 |
5.4.2 鼓励中心校建立教学点专项扶助团队 | 第53-55页 |
6 结束语 | 第55-5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5-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附录1 教学点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第60-62页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