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回顾及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有关文献研究回顾 | 第13-15页 |
·国内有关文献研究回顾 | 第15-17页 |
·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 | 第17页 |
·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1-27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盈余管理的计量 | 第22-24页 |
·应计利润分离法 | 第22-23页 |
·特定应计法 | 第23页 |
·盈余分布检测法 | 第23页 |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比较 | 第23-24页 |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描述 | 第24-27页 |
·Healy 模型 | 第24页 |
·DeAngelo 模型 | 第24-25页 |
·Jones 模型 | 第25页 |
·修正的 Jones 模型 | 第25-27页 |
3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 第27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 第27-33页 |
·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33-34页 |
·各利益相关者的盈余管理动机 | 第34-37页 |
·国有股股东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4页 |
·法人股股东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4-35页 |
·机构投资者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5页 |
·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5页 |
·非流通股股东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5页 |
·控股股东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5-36页 |
·其他股东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6-37页 |
4 制造业上市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37-58页 |
·研究假设 | 第37-38页 |
·股权构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假设 | 第37页 |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假设 | 第37-38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38页 |
·变量选择 | 第38-44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38-42页 |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 第42-44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52页 |
·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51页 |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51-52页 |
·模型设计 | 第52-53页 |
·股权构成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 第52页 |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 第52-53页 |
·实证研究结果 | 第53-56页 |
·股权构成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结果 | 第53-55页 |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结果 | 第55-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5 政策建议及研究的局限性 | 第58-63页 |
·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降低国有股比例 | 第58页 |
·适当地增加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 | 第58-59页 |
·改善机构投资者结构 | 第59页 |
·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政策 | 第59-60页 |
·加强股权分置改革力度 | 第60页 |
·适度分散股权,增强股东制衡度 | 第60-61页 |
·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外部监督力量 | 第61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附录A 各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值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