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1.1 课题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第9-11页 |
| 1.1.1 课题研究的缘由 | 第9页 |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9页 |
| 1.2.1 初中小说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2 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 | 第15-17页 |
| 1.2.3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 | 第17-18页 |
| 1.2.4 小结 | 第18-19页 |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3.2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 1.4.1 小说 | 第20-21页 |
| 1.4.2 教学内容 | 第21-23页 |
| 2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23-36页 |
| 2.1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调查准备 | 第23-24页 |
| 2.1.1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 2.1.2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 2.1.3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 2.1.4 问卷发放情况 | 第24页 |
| 2.2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第24-31页 |
| 2.2.1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学习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 2.2.2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的现状及分析 | 第29-31页 |
| 2.3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研究结论 | 第31-33页 |
| 2.3.1 学生方面 | 第31-32页 |
| 2.3.2 教师方面 | 第32-33页 |
| 2.4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2.4.1 表层原因分析 | 第33页 |
| 2.4.2 深层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3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确立的依据 | 第36-50页 |
| 3.1 现代小说阅读观 | 第36-42页 |
| 3.1.1 小说的语言 | 第36-38页 |
| 3.1.2 小说的文体逻辑 | 第38-42页 |
| 3.2 依据课标要求 | 第42-44页 |
| 3.2.1 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 | 第42-43页 |
| 3.2.2 阅读教学具体建议的要求 | 第43-44页 |
| 3.3 依据教材的教学价值 | 第44-47页 |
| 3.3.1 教材中小说选文的编排及分布 | 第44-45页 |
| 3.3.2 教材中小说单元导语分析 | 第45页 |
| 3.3.3 教材中小说特点分析 | 第45-46页 |
| 3.3.4 教材中小说“研讨与练习”分析 | 第46-47页 |
| 3.4 依据学生的学情 | 第47-50页 |
| 3.4.1 学习需要 | 第47-48页 |
| 3.4.2 学习内容 | 第48页 |
| 3.4.3 学习者特征 | 第48-50页 |
| 4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确立的原则 | 第50-53页 |
| 4.1 对话原则 | 第50页 |
| 4.2 转化原则 | 第50-51页 |
| 4.3 预设与生成相互统一原则 | 第51页 |
| 4.4 原点与发展互相兼顾原则 | 第51-53页 |
| 5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确立的策略 | 第53-67页 |
| 5.1 基于课标,选择小说基本教学内容 | 第53-55页 |
| 5.1.1 着眼于课程目标,选择基本教学内容 | 第53-55页 |
| 5.1.2 着眼于教学建议,选择基本教学内容 | 第55页 |
| 5.2 转化教材,选取小说基本教学内容。 | 第55-57页 |
| 5.2.1 挖掘教材的“形式层”资源,选取基本教学内容 | 第55-56页 |
| 5.2.2 挖掘教材的“再现层”资源,选取基本教学内容 | 第56页 |
| 5.2.3 挖掘教材的“表现层”资源,选取基本教学内容 | 第56页 |
| 5.2.4 挖掘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选取基本教学内容 | 第56-57页 |
| 5.3 更新观念,精选小说核心教学内容 | 第57-64页 |
| 5.3.1 更新观念,整合小说选文类型 | 第57-59页 |
| 5.3.2 依托文本,精选小说核心教学内容 | 第59-64页 |
| 5.4 联系实际,确立小说核心教学内容的落点 | 第64-67页 |
| 5.4.1 区分学段差异 | 第64-65页 |
| 5.4.2 关注个体差异 | 第65-67页 |
| 结语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附录 | 第72-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