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停车换乘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2.1 停车换乘系统研究 | 第9-11页 |
1.2.2 服务水平研究 | 第11页 |
1.2.3 我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停车换乘系统的特性分析 | 第14-25页 |
2.1 停车换乘系统基本概念 | 第14页 |
2.1.1 停车换乘系统定义 | 第14页 |
2.1.2 停车换乘系统服务水平内涵 | 第14页 |
2.2 停车换乘出行的阶段 | 第14-16页 |
2.3 轨道交通与小汽车特性对比分析 | 第16-21页 |
2.3.1 出行行为特性比较 | 第16-18页 |
2.3.2 服务范围比较 | 第18-19页 |
2.3.3 交通方式属性比较 | 第19-21页 |
2.4 停车换乘使用者特性分析 | 第21-24页 |
2.4.1 出行者特性 | 第21-22页 |
2.4.2 换乘行为特性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停车换乘系统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25-44页 |
3.1 停车换乘决策机理研究 | 第25-35页 |
3.1.1 P&R服务水平调查分析 | 第25-29页 |
3.1.2 停车换乘决策机理分析 | 第29-30页 |
3.1.3 停车换乘交通的可达性 | 第30-32页 |
3.1.4 轨道交通的网络水平对可达性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 停车换乘系统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3.2.1 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2.2 停车换乘枢纽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3.3 基于结构方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与确立 | 第37-43页 |
3.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 第37页 |
3.3.2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37-39页 |
3.3.3 停车换乘系统便捷舒适性影响因素的筛选 | 第39-42页 |
3.3.4 P&R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分析及指标量化 | 第44-56页 |
4.1 停车换乘选择行为模型构建 | 第44-48页 |
4.1.1 非集计模型介绍 | 第44-45页 |
4.1.2 特性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参数标定原则 | 第45页 |
4.1.3 参数标定实例分析 | 第45-48页 |
4.2 停车换乘时间价值 | 第48-50页 |
4.2.1 时间价值的主要特点 | 第48-49页 |
4.2.2 停车换乘出行时间价值模型推导 | 第49-50页 |
4.3 基于出行成本的停车换乘的因素量化 | 第50-55页 |
4.3.1 出行成本的组成 | 第50-51页 |
4.3.2 出行费用量化 | 第51-53页 |
4.3.3 出行时间量化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停车换乘系统服务水平评价及实例研究 | 第56-69页 |
5.1 停车换乘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 第56-60页 |
5.1.1 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 第56-57页 |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57-58页 |
5.1.3 综合评价的方法 | 第58-60页 |
5.2 P&R系统服务水平评价实例分析 | 第60-68页 |
5.2.1 纺织城地铁站概况 | 第61-62页 |
5.2.2 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62-65页 |
5.2.3 基于变异系数赋权法的确定权重 | 第65-67页 |
5.2.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69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9-71页 |
附录 停车换乘问卷调查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