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 第15-36页 |
2.1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系统论 | 第15页 |
2.1.2 控制论 | 第15-17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2.2 内部控制理论内容 | 第17-24页 |
2.2.1 最具影响力——COSO框架 | 第18-20页 |
2.2.2 COSO框架的拓展——ERM框架 | 第20-21页 |
2.2.3 中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 第21-24页 |
2.3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2.3.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3.2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2.4 国内、外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第29-36页 |
2.4.1 国外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2.4.2 国内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2.4.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评述 | 第32-33页 |
2.4.4 我国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33-36页 |
第3章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第36-43页 |
3.1 民营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 第36-37页 |
3.2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 第37-43页 |
3.2.1 初创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第38-39页 |
3.2.2 成长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第39-40页 |
3.2.3 成熟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第40-41页 |
3.2.4 蜕变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第41-43页 |
第4章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43-62页 |
4.1 构建原则和标准 | 第43-46页 |
4.1.1 一般原则 | 第43-45页 |
4.1.2 构建标准 | 第45-46页 |
4.2 内部控制主体和客体 | 第46-47页 |
4.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 第47-62页 |
4.3.1 初创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48-51页 |
4.3.2 成长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51-54页 |
4.3.3 成熟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54-60页 |
4.3.4 蜕变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60-62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