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价值 | 第8页 |
(二)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1.新HSK研究 | 第8-9页 |
2.病句研究 | 第9-11页 |
(三)语料来源和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一、病句与新HSK | 第12-14页 |
(一)病句 | 第12页 |
(二)新HSK对病句的考查 | 第12-13页 |
(三)新HSK六级中病句选择题的设计 | 第13-14页 |
二、基于新HSK六级病句选择题统计与分析 | 第14-31页 |
(一)病句类型 | 第14-26页 |
1.搭配不当 | 第14-16页 |
2.语序不当 | 第16-17页 |
3.成分残缺 | 第17-20页 |
4.成分赘余 | 第20-21页 |
5.用词不当 | 第21-23页 |
6.逻辑错误 | 第23-24页 |
7.句式杂糅 | 第24-25页 |
8.否定重复 | 第25-26页 |
(二)2010—2013年真题试卷中的病句类型分布 | 第26-31页 |
三、汉语学习者病句选择困难的原因 | 第31-33页 |
(一)对词语知识掌握不充分 | 第31页 |
(二)对汉语句型整体结构不了解 | 第31页 |
(三)句子前后关系不清楚引起关联词使用错误 | 第31-32页 |
(四)过度泛化 | 第32页 |
(五)母语负迁移 | 第32-33页 |
四、基于新HSK六级真题分析的病句教学 | 第33-37页 |
(一)加强重点词语、句型的教学 | 第33页 |
1.词汇 | 第33页 |
2.句型 | 第33页 |
(二)培养和强化汉语语感 | 第33-34页 |
(三)针对不同学习者的母语特点进行教学 | 第34页 |
(四)造句练习分阶段逐步进行 | 第34-35页 |
1.扩句练习 | 第34页 |
2.缩句练习 | 第34-35页 |
3.造句练习 | 第35页 |
4.复句和作文练习 | 第35页 |
(五)病句类型分析培养解题技巧 | 第35-37页 |
1. 成分残缺 | 第35-36页 |
2. 用词不当 | 第36页 |
3. 句式杂糅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2010-2013新HSK六级病句选择题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