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 第10-12页 |
1.1.1 当前课堂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 | 第10页 |
1.1.2 新课改对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10-11页 |
1.1.3 当前小学课堂管理的现状需求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2 相关研究基础 | 第15-22页 |
2.1 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2.1.1 国内外有关课堂管理的研究历程 | 第15页 |
2.1.2 国内外有关课堂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1.3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2.2.1 课堂管理 | 第18-19页 |
2.2.2 课堂管理策略 | 第19-20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斯金纳的强化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格拉塞的现实疗法理论 | 第21页 |
2.3.3 高尔顿的和谐沟通理论 | 第21-22页 |
3 基于新课改理念的管理策略设计 | 第22-30页 |
3.1 已有的不同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结果 | 第22-23页 |
3.2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第23页 |
3.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状况 | 第23-26页 |
3.3.1 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3.2 问题背后的原因机制 | 第25-26页 |
3.4 基于新课改理念的课堂管理策略具体设计 | 第26-30页 |
3.4.1 “积分奖励+多方参与”课堂管理策略设计 | 第26-27页 |
3.4.2 “积分奖励+多方参与”管理策略流程构建 | 第27-30页 |
4 基于新课改理念的管理策略实践研究 | 第30-47页 |
4.1 实践设计 | 第30-34页 |
4.1.1 实践对象与时间 | 第30页 |
4.1.2 实践工具 | 第30-33页 |
4.1.3 收集数据 | 第33-34页 |
4.2 实践过程 | 第34-47页 |
4.2.1 创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规范体系 | 第34-38页 |
4.2.2 张贴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规范体系 | 第38-39页 |
4.2.3 委任管理小助手协助管理记录 | 第39-40页 |
4.2.4 基于ClassDojo平台互动交流 | 第40-42页 |
4.2.5 实践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 | 第42-47页 |
5 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47-56页 |
5.1 班级整体与学生个体的外在显性课堂表现行为变化 | 第47-51页 |
5.1.1 学生两个周期所获得的积分数目值变化 | 第47-49页 |
5.1.2 学生两个周期具体的不同类别的课堂表现行为数目值变化 | 第49-51页 |
5.2 学生在该课堂管理策略下其他方面的内在心理态度感受 | 第51-54页 |
5.3 家长对该课堂管理策略的满意接受度 | 第54-5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6-60页 |
6.1 研究的总结 | 第56-58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附录1 对教师和学生有关当前课堂管理状况的访谈调查(前期) | 第62-63页 |
附录2 六(4)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规范体系 | 第63-66页 |
附录3 学生在该课堂管理策略下的心理态度感受问卷调查 | 第66-68页 |
附录4 针对家长对该课堂管理策略的访谈调查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