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2-25页 |
(一) 问题的缘起及选题的意义 | 第12-14页 |
1. 问题的缘起 | 第12-13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相关研究状况 | 第14-21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21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1-2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四)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难点和不足 | 第23-25页 |
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页 |
2. 研究可能的难点 | 第23-24页 |
3.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4-25页 |
一、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 第25-30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1. 友善 | 第25-26页 |
2. 友善品质 | 第26页 |
3. 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 | 第26-27页 |
(二) 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的重要意义 | 第27-30页 |
1. 有利于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 第27-28页 |
2. 有益于构建和谐校园 | 第28-29页 |
3. 有助于形成良好社会公共秩序 | 第29-30页 |
二、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0-49页 |
(一) 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现状调研 | 第30-33页 |
1. 调研形式与抽样 | 第30页 |
2.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 第30-31页 |
3. 调研结果总体情况 | 第31-33页 |
(二) 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9页 |
1.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导致友善品质培育接地气不够 | 第33-36页 |
2. 采用方法不够科学导致友善品质培育生气不够 | 第36-38页 |
3. 传统教育评价方式导致友善品质培育底气不足 | 第38-39页 |
(三) 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问题的原因 | 第39-49页 |
1. 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师生友善品质培育观念滞后 | 第40-42页 |
2. 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队伍较为薄弱 | 第42-43页 |
3. 学校教育评价的弊端 | 第43-45页 |
4. 家庭友善教育的缺失 | 第45-46页 |
5. 社会环境因素的消极影响 | 第46-47页 |
6. 个人自身因素 | 第47-49页 |
三、解决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问题的对策 | 第49-65页 |
(一) 转变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观念 | 第49-51页 |
1. 要高度重视友善品质培育 | 第49页 |
2. 加强友善品质培育进课堂的力度 | 第49-51页 |
(二) 打造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队伍 | 第51-54页 |
1. 建设友善品质培育意识强的领导队伍 | 第51页 |
2. 培育友善品质培育素养高的师资力量 | 第51-53页 |
3. 建立友善品质培育合力强的保障机制 | 第53-54页 |
(三) 丰富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内容 | 第54-57页 |
1. 加强思想品德和助人为乐教育 | 第55页 |
2. 加强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 | 第55-56页 |
3. 加强诚实守信和法律意识教育 | 第56页 |
4.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 第56-57页 |
(四) 提炼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方法 | 第57-59页 |
1. 以提高友善认知为前提,将目标凝聚、榜样示范和思潮引领紧密结合 | 第57-58页 |
2. 以增强友善情感为依托,将学生友善品质真正“润”和“育”出来 | 第58-59页 |
3. 以塑造友善行为为目标,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 第59页 |
(五)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评价体系 | 第59-62页 |
1. 构建科学可行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 第59-61页 |
2.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政治课师生评价标准 | 第61-62页 |
(六) 孕育良好的高中生友善品质培育环境 | 第62-65页 |
1. 形成崇善向善的校园氛围,营造充满友善气息的校园环境 | 第62-63页 |
2. 强化家长主体责任,建设充满友善情怀的家庭环境 | 第63页 |
3. 加强政府政策的引领作用,构建充满友善风气的社会环境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