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木质纤维素资源 | 第8页 |
1.2 木糖代谢研究 | 第8-11页 |
1.2.1 木糖代谢途径 | 第8-9页 |
1.2.2 利用木糖酵母 | 第9-10页 |
1.2.3 木糖制备生物基D-乳酸 | 第10-11页 |
1.3 新型木糖利用酵母C. amazonensis | 第11-12页 |
1.3.1 C. amazonensis生理代谢特性 | 第11页 |
1.3.2 C. amazonensis遗传特性 | 第11页 |
1.3.3 C. amazonensis基因水平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4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 | 第12-14页 |
1.4.1 Cre-loxp重组系统 | 第12页 |
1.4.2 FLP/FRT重组系统 | 第12-13页 |
1.4.3 诱导型启动子 | 第13-14页 |
1.5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9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16页 |
2.1.2 培养基 | 第16-17页 |
2.1.3 试剂及试剂盒 | 第17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1.5 引物 | 第17-19页 |
2.2 方法 | 第19-25页 |
2.2.1 酵母染色体提取 | 第19页 |
2.2.2 植物乳杆菌染色体提取 | 第19页 |
2.2.3 E.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19-20页 |
2.2.4 目的片段PCR扩增 | 第20页 |
2.2.5 DNA片段连接 | 第20页 |
2.2.6 其他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 | 第20页 |
2.2.7 启动子研究载体构建 | 第20-21页 |
2.2.8 酵母醋酸锂转化 | 第21页 |
2.2.9 转化子菌落PCR验证 | 第21页 |
2.2.10 GFP的荧光显微镜检测 | 第21-22页 |
2.2.11 GFP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 | 第22页 |
2.2.12 caPDC基因的克隆 | 第22页 |
2.2.13 基因定点突变 | 第22页 |
2.2.14 caPDC基因敲除盒的构建 | 第22-23页 |
2.2.15 caPDC基因敲除与标记基因的重复利用 | 第23页 |
2.2.16 PDC比酶活测定 | 第23页 |
2.2.17 代谢工程构建D-乳酸工程菌 | 第23页 |
2.2.18 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19 糖和代谢产物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5-45页 |
3.1 C. amazonensis严格诱导型启动子的筛选 | 第25-29页 |
3.1.1 备选启动子研究载体构建 | 第25-26页 |
3.1.2 备选启动子的诱导调控表达性能 | 第26-28页 |
3.1.3 讨论 | 第28-29页 |
3.2 适用于C. amazonensis FLP/FRT重组系统的构建及初步验证 | 第29-35页 |
3.2.1 caPDC基因的克隆 | 第29-30页 |
3.2.2 FLP重组酶基因定点突变 | 第30页 |
3.2.3 caPDC基因敲除盒的构建 | 第30-31页 |
3.2.4 caPDC基因的敲除与hphm抗性标记基因的回收 | 第31-33页 |
3.2.5 caPDC基因缺失的功能鉴定 | 第33-34页 |
3.2.6 讨论 | 第34-35页 |
3.3 D-乳酸重组菌的构建及发酵性能研究 | 第35-45页 |
3.3.1 目的基因ldhD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3.3.2 D-乳酸生产工程菌的构建及抗性回收 | 第36-38页 |
3.3.3 透明圈法检测ldhD重组菌乳酸生产性能 | 第38页 |
3.3.4 重组菌D-乳酸发酵性能的研究 | 第38-44页 |
3.3.5 讨论 | 第44-45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A: D-乳酸光学纯度检测色谱图 | 第51-52页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