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公平行为间的关系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父母教养方式综述第10-13页
        1.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涵义第10-11页
        1.1.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第11-12页
        1.1.3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第12-13页
    1.2 公平敏感性综述第13-19页
        1.2.1 公平感的含义第13-14页
        1.2.2 公平敏感性的含义第14-16页
        1.2.3 公平敏感性的测量方法第16-19页
    1.3 最后通牒博弈的研究综述第19-21页
        1.3.1 最后博弈的涵义及类型第19-20页
        1.3.2 影响最后博弈实验的因素第20-21页
2 问题提出和假设第21-22页
    2.1 问题提出第21-22页
    2.2 问题假设第22页
3 研究意义第22-23页
4 研究方案第23-25页
    4.1 研究工具第23-24页
        4.1.1 简化版家庭教养方式量表第23页
        4.1.2 公平敏感性量表第23-24页
        4.1.3 简化版最后通牒游戏第24页
    4.2 研究被试第24-25页
    4.3 研究程序第25页
5 结果第25-41页
    5.1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结果第25-29页
        5.1.1 家庭教养方式的总体现状第25页
        5.1.2 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第25-26页
        5.1.3 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第26-27页
        5.1.4 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农户上的差异第27页
        5.1.5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区别第27-29页
        5.1.6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区别第29页
    5.2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的调查结果第29-34页
        5.2.1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的整体差异第29-30页
        5.2.2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第30页
        5.2.3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第30-31页
        5.2.4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在是否农户上的差异第31-32页
        5.2.5 高中公平敏感性在年级上的差异第32-33页
        5.2.6 公平敏感性在父母学历上的差异第33-34页
    5.3 公平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4-35页
    5.4 公平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回归分析第35-39页
        5.4.1 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对受害者敏感性的预测第35-36页
        5.4.2 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对观察者敏感性的预测第36-37页
        5.4.3 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对得益者敏感性的预测第37页
        5.4.4 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对犯过者敏感性的预测第37-38页
        5.4.5 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对公平敏感性总分的预测第38-39页
    5.5 公平敏感性与公平行为第39-41页
6 讨论第41-49页
    6.1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第41-44页
        6.1.1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整体情况第41页
        6.1.2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第41-44页
    6.2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的讨论第44-46页
        6.2.1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的整体倾向第44页
        6.2.2 高中生公平敏感性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44-46页
    6.3 公平敏感性与家庭教养范式的关系分析第46-47页
    6.4 公平类型与公平行为的关系分析第47-49页
7 结论第49-50页
8 教育建议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市经济型酒店员工社会支持网络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酒店劳动关系管理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