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旅馆业论文

长沙市经济型酒店员工社会支持网络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经济型酒店业发展蓬勃第10-11页
        1.1.2 酒店业人力资源需求大,但流动性和离职率高第11-12页
        1.1.3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兴起,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方向第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现实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0页
        1.3.1 社会支持网络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2 离职意愿文献综述第16-18页
        1.3.3 离职模型文献综述第18-19页
        1.3.4 社会支持网络与离职意愿关系的文献综述第19页
        1.3.5 研究述评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22-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22页
        1.5.2 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3-27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23-24页
        2.1.1 经济型酒店第23页
        2.1.2 酒店员工第23页
        2.1.3 社会支持网络第23-24页
        2.1.4 离职意愿第24页
    2.2 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2.2.1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24-25页
        2.2.2 社会交换理论第25-26页
        2.2.3 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第26-27页
第3章 长沙市经济型酒店员工社会支持网络与离职意愿现状第27-32页
    3.1 长沙市经济型酒店基本情况第27-28页
    3.2 长沙市经济型酒店员工社会支持网络现状第28-30页
        3.2.1 员工对社会支持网络认识不足第28-29页
        3.2.2 员工社会支持网络来源不够丰富第29页
        3.2.3 员工社会支持网络强度低第29-30页
    3.3 长沙市经济型酒店员工的离职意愿现状第30-32页
        3.3.1 经济型酒店员工流动性大,有离职意愿的比率较高第30页
        3.3.2 年轻员工和学历高的员工离职意愿较为强烈第30-31页
        3.3.3 一线员工较管理岗位员工的离职意愿更强烈第31-32页
第4章 研究设计第32-36页
    4.1 研究框架第32页
    4.2 研究假设第32-33页
    4.3 问卷调查第33-36页
        4.3.1 调查对象第33页
        4.3.2 调查方法第33页
        4.3.3 变量的选择第33-34页
        4.3.4 问卷设计第34-36页
第5章 实证分析第36-50页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6-37页
    5.2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第37-41页
        5.2.1 社会支持网络量表效度与信度分析第38-40页
        5.2.2 员工离职意愿量表效度与信度分析第40-41页
    5.3 基于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第41-46页
        5.3.1 性别差异分析第41-42页
        5.3.2 年龄差异分析第42-43页
        5.3.3 婚姻状况差异分析第43页
        5.3.4 学历差异分析第43-44页
        5.3.5 酒店工作年限差异分析第44-45页
        5.3.6 岗位级别差异分析第45-46页
    5.4 相关分析第46-47页
        5.4.1 社会支持网络与其四个子变量的相关分析第46-47页
        5.4.2 社会支持网络与离职意愿的相关分析第47页
    5.5 回归分析第47-49页
    5.6 研究假设结果验证第49-50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第50-56页
    6.1 研究结论第50页
    6.2 降低经济型酒店员工离职意愿的对策第50-54页
        6.2.1 重视员工的差异,培养员工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第51页
        6.2.2 针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差异,实施个性化的员工管理第51-52页
        6.2.3 定期测量员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关注员工的真实需求第52-53页
        6.2.4 增强组织人际互动氛围,强化员工的人际关系网络第53页
        6.2.5 关注经济与情感因素,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第53-54页
    6.3 研究局限第54-55页
    6.4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A:访谈提纲第62-63页
附录B:调查问卷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共依附的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高中生公平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公平行为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