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6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15-17页 |
2.1.1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5页 |
2.1.2 乔根森模型 | 第15-16页 |
2.1.3 托达罗模型 | 第16页 |
2.1.4 成本-收益理论 | 第16-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3. 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现状 | 第23-37页 |
3.1 我国劳动力流动总体分析 | 第23-26页 |
3.1.1 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分析 | 第23-24页 |
3.1.2 我国劳动力省际流动状况 | 第24-25页 |
3.1.3 我国劳动力省际流动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3.2 四大区域劳动力流动特征分析 | 第26-31页 |
3.2.1 劳动力省际流动空间分布 | 第26-28页 |
3.2.2 跨省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状况 | 第28-30页 |
3.2.3 各区域省际流动类型 | 第30-31页 |
3.3 我国经济增长现状 | 第31-37页 |
3.3.1 Theil指数 | 第31-32页 |
3.3.2 我国经济增长差距现状 | 第32-33页 |
3.3.3 各区域经济水平对比 | 第33-35页 |
3.3.4 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比较 | 第35-37页 |
4.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 第37-44页 |
4.1 建立劳动力流动Panel Data模型 | 第37页 |
4.2 数据描述 | 第37-38页 |
4.3 劳动力省际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8-39页 |
4.4 劳动力省际流动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9-42页 |
4.5 用Theil指数计算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 | 第42-44页 |
5. 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5.1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 第44-45页 |
5.2 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 第45-46页 |
5.3 优化欠发达起区人口受教育结构,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投资力度 | 第46页 |
5.4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 | 第46-47页 |
5.5 完善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