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7-29页 |
2.1 概念内涵 | 第17-24页 |
2.1.1 社会创业导向 | 第17-20页 |
2.1.2 组织创新 | 第20-21页 |
2.1.3 组织即兴能力 | 第21-22页 |
2.1.4 组织动态能力 | 第22-24页 |
2.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24-29页 |
2.2.1 社会创业导向与组织创新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2.2 社会创业导向与即兴能力、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2.2.3 即兴能力、动态能力与组织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的提出 | 第29-35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9-34页 |
3.1.1 社会创业导向与组织创新的关系 | 第29-30页 |
3.1.2 社会创业导向与即兴能力、动态能力的关系 | 第30-31页 |
3.1.3 即兴能力、动态能力与组织创新的关系 | 第31-33页 |
3.1.4 社会创业导向与即兴能力、动态能力和组织创新的关系 | 第33-34页 |
3.2 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5-56页 |
4.1 变量测量 | 第35-39页 |
4.1.1 社会创业导向的测量 | 第35-36页 |
4.1.2 组织创新的测量 | 第36-37页 |
4.1.3 即兴能力的测量 | 第37-38页 |
4.1.4 动态能力的测量 | 第38-39页 |
4.1.5 控制变量 | 第39页 |
4.2 问卷预测式 | 第39-43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39页 |
4.2.2 样本选择与发放 | 第39-40页 |
4.2.3 预测式信度分析 | 第40-43页 |
4.3 正式调查与信效度检验 | 第43-54页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4.3.2 效度检验 | 第45-52页 |
4.3.3 信度检验 | 第52-54页 |
4.4 同源偏差检验 | 第54-56页 |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56-68页 |
5.1 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5.2 多重共线性分析 | 第57-58页 |
5.3 假设检验 | 第58-65页 |
5.3.1 社会创业导向与组织创新的关系检验 | 第58-59页 |
5.3.2 社会创业导向与即兴能为、动态能力的关系检验 | 第59-60页 |
5.3.3 即兴能力、动态能力与组织创新的关系分析 | 第60-61页 |
5.3.4 即兴能力、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61-65页 |
5.4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 第65-68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68-72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 第69-71页 |
6.2.1 理论贡献 | 第69-70页 |
6.2.2 管理启示 | 第70-71页 |
6.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后记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