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四、主要概念辨析 | 第16-20页 |
第一章 美国MOOC平台的运行现状与理论基础 | 第20-34页 |
一、美国MOOC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二、美国三大MOOC平台的运行现状 | 第21-29页 |
(一) 运营主体与合作伙伴 | 第22-24页 |
(二) 融资方式与收益形式 | 第24-25页 |
(三) 课程类别与学习环境 | 第25-27页 |
(四) 考核评估与结果认证 | 第27-29页 |
三、MOOC平台运行的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一)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9-30页 |
(二) 工业化理论 | 第30页 |
(三)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30-31页 |
(四) 交互距离理论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美国MOOC平台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 第34-56页 |
一、美国三大MOOC平台的比较 | 第34-40页 |
(一) 商业模式 | 第34-35页 |
(二) 平台机制 | 第35-37页 |
(三) 课程管理体制 | 第37-38页 |
(四) 学习模块设计 | 第38-40页 |
二、美国MOOC平台的特征 | 第40-44页 |
(一) 商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 | 第40-41页 |
(二) 高效联盟的合作模式 | 第41-42页 |
(三) 移动学习的远程教育 | 第42页 |
(四) 相关技术与工具的运用 | 第42-43页 |
(五)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 第43-44页 |
三、美国MOOC平台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44-56页 |
(一) 支持服务的环境 | 第44-46页 |
(二) 课程的学习 | 第46-50页 |
(三) 运行的效果 | 第50-56页 |
第三章 美国MOOC平台建设与发展的趋势 | 第56-64页 |
一、优化平台教学环境,扩大平台参与率 | 第56-58页 |
(一) 主页构建——提升学习者体验 | 第56-57页 |
(二) 课程设计——呈现形式清晰化与内容系统化 | 第57-58页 |
(三) 项目创新——打造幕课生态圈 | 第58页 |
二、充分调动角色力量,提高平台学习效率 | 第58-61页 |
(一) 学习群体——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 第58-59页 |
(二) 教师团队——增加有效指导 | 第59-60页 |
(三) 支持服务——内外合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 第60-61页 |
三、采用多种保障措施,增强平台社会认可度 | 第61-64页 |
(一) 考核评价——建立标准,严格考核制度 | 第61页 |
(二) 学分学历——建立体系,有效推进认证 | 第61-62页 |
(三) 宣传推广——加大力度,扩大影响面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美国MOOC平台建设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64-68页 |
一、推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促进资金和资源的整合 | 第64页 |
二、注重课程精细化和系统性的设计,传递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 第64-65页 |
三、重视在线教师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优化教学效果 | 第65-66页 |
四、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保证有效管理质量 | 第66-67页 |
五、完善学习支持系统,争取学分认定与转换 | 第67-68页 |
总结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