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劳动工资论文

山东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问题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2.1.1 民营企业第17页
        2.1.2 劳动关系第17页
        2.1.3 和谐劳动关系第17页
        2.1.4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第17-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第18页
        2.2.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第18-19页
        2.2.3 帕累托改进理论第19页
        2.2.4 隐形合约理论第19-20页
第3章 山东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考察第20-26页
    3.1 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背景分析第20-21页
        3.1.1 中小型民营企业影响扩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刻不容缓第20页
        3.1.2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劳动关系隐患不容忽视第20-21页
    3.2 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第21-22页
        3.2.1 政府:民不告、官不究问题突出第21页
        3.2.2 企业:守合同、重制度情况亟待改进第21页
        3.2.3 职工:就业、讨薪问题层出不穷第21-22页
        3.2.4 社会组织:劳动关系调解作用微弱第22页
    3.3 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第22-26页
        3.3.1 政府乏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策措施有待强化第23页
        3.3.2 企业疲弱: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管理者水平有限第23-24页
        3.3.3 职工素质偏低:法律意识不强,维权能力不足第24页
        3.3.4 社会组织缺位: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渠道不畅第24-26页
第4章 山东省中小型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案例分析第26-30页
    4.1 山东省中小型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案例第26-28页
        4.1.1 山东顺和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先进企业文化促企业和谐发展第26页
        4.1.2 山东寿光天成食品有限公司:职工快乐成长,企业稳步发展第26-27页
        4.1.3 青岛绿谷农业专业合作社:广泛借助力量,实现合作共赢第27-28页
    4.2 山东省中小型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案例启示第28-30页
        4.2.1 政府为实现劳动关系和谐提供强大支撑第28页
        4.2.2 企业做强自身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前提第28页
        4.2.3 职工参与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首要因素第28-29页
        4.2.4 社会组织是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力量第29-30页
第5章 构建山东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第30-42页
    5.1 政府:积极探索,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者第30-33页
        5.1.1 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功能作用第30页
        5.1.2 加大调整力度,配强基层劳动关系力量第30页
        5.1.3 持续健全完善劳动关系领域法律体系第30-31页
        5.1.4 推动法律法规及协调机制落到实处第31-33页
        5.1.5 建立基层劳动部门与法律援助机构衔接协作机制第33页
    5.2 企业:强化自身,承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体责任第33-35页
        5.2.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第33-34页
        5.2.2 理顺工会职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第34页
        5.2.3 适应发展潮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第34-35页
    5.3 职工:提升能力,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35-37页
        5.3.1 学习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捍卫权利第35-36页
        5.3.2 参与劳动关系建设,督促企业规范劳动关系行为第36页
        5.3.3 理性选择维权方式,多渠道低成本维权第36-37页
    5.4 社会组织:主动作为,助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第37-42页
        5.4.1 法律援助机构:强化自身建设,拓展服务覆盖第37-38页
        5.4.2 异地商会:发挥多重优势,推动劳资矛盾缓和化解第38-39页
        5.4.3 行业协会:突出专业性特征,指导各类问题有效解决第39-40页
        5.4.4 媒体:施展传播能量,发挥积极作用第40-42页
结束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放开二胎后基层计划生育管理的困境与对策--以山东省巨野县为例
下一篇:我国环评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