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评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环评制度与环评审批概述 | 第17-22页 |
2.1 环评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2.1.1 什么是环评制度 | 第17页 |
2.1.2 环评的种类 | 第17-18页 |
2.1.3 环评的分类管理 | 第18页 |
2.2 环评审批的管理要求 | 第18-22页 |
2.2.1 环评审批的分级管理 | 第18-20页 |
2.2.2 环评审批的强制性原则 | 第20页 |
2.2.3 环评审批的阶段性要求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环评审批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30页 |
3.1 能力建设不足 | 第22-23页 |
3.1.1 制度建设不健全 | 第22页 |
3.1.2 评估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2-23页 |
3.1.3 环评审批人员欠缺 | 第23页 |
3.1.4 业务培训不到位 | 第23页 |
3.2 前置事项繁杂 | 第23-24页 |
3.2.1 环评审批的前置许可文件多 | 第24页 |
3.2.2 环评过多的作为其他许可的前置文件 | 第24页 |
3.2.3 环评文件编制内容杂乱 | 第24页 |
3.3 审批效率不高 | 第24-26页 |
3.3.1 受理和审批职能不统一 | 第24-25页 |
3.3.2 审批重点不突出 | 第25页 |
3.3.3 技术评估实施不便 | 第25页 |
3.3.4 审批资源大量浪费 | 第25-26页 |
3.4 环评市场混乱 | 第26-27页 |
3.4.1 环评市场监管失位 | 第26页 |
3.4.2 环评市场监管手段不足 | 第26页 |
3.4.3 环评中介机构恶性竞争 | 第26-27页 |
3.4.4 环评文件质量不高 | 第27页 |
3.5 公众参与不足 | 第27-30页 |
3.5.1 公众参与内容有待完善 | 第28页 |
3.5.2 公众参与造假 | 第28页 |
3.5.3 公示时间难以保证 | 第28-29页 |
3.5.4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第4章 关于推进环评审批改革的对策分析 | 第30-42页 |
4.1 强化环评审批的能力建设 | 第30-32页 |
4.1.1 完善环评审批的制度建设 | 第30页 |
4.1.2 调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 第30-31页 |
4.1.3 制定环保系统垂直管理机制 | 第31页 |
4.1.4 侧重对地方环评审批能力建设的支持 | 第31-32页 |
4.1.5 加强对环评审批人员的业务培训 | 第32页 |
4.2 优化前置许可的要求 | 第32-33页 |
4.2.1 减少前置许可 | 第32-33页 |
4.2.2 试行建设项目环评承诺备案制 | 第33页 |
4.2.3 实施区域化评估评审 | 第33页 |
4.3 提高环评审批的效能建设 | 第33-37页 |
4.3.1 实行受理审批一站式办理 | 第34页 |
4.3.2 实施环评分类审查 | 第34页 |
4.3.3 完善审批绿色通道 | 第34页 |
4.3.4 试行环评报告技术评估函审 | 第34-35页 |
4.3.5 压缩环评审批时间 | 第35页 |
4.3.6 出台环评审批负面清单 | 第35-37页 |
4.4 强化环评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 第37-39页 |
4.4.1 环评事业单位改制 | 第38页 |
4.4.2 严格审查环评文件编制质量 | 第38-39页 |
4.4.3 严格审查环评中介机构和人员的资质 | 第39页 |
4.4.4 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监督检查 | 第39页 |
4.5 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 第39-42页 |
4.5.1 规范公众参与内容 | 第40页 |
4.5.2 加大对公众参与造假的惩处力度 | 第40页 |
4.5.3 强化环评宣传和舆论引导 | 第40页 |
4.5.4 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