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戏剧的定义与可表演性 | 第9-13页 |
·戏剧的定义 | 第9页 |
·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 | 第9-11页 |
·可表演性的矛盾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3 目的论与可表演性的关系 | 第13-17页 |
·目的论的基本理念 | 第13-14页 |
·目的论与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 | 第14-17页 |
4 《推销员之死》与译者简介 | 第17-20页 |
·《推销员之死》剧本简介 | 第17-18页 |
·译者简介 | 第18-19页 |
·英若诚 | 第18页 |
·陈良廷 | 第18-19页 |
·译本目的及可表演性程度的对比 | 第19-20页 |
5 《推销员之死》英若诚和陈良廷译文对比 | 第20-33页 |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 第20-23页 |
·比喻的处理 | 第23-24页 |
·口语化程度 | 第24-27页 |
·土话/北京方言 | 第25-26页 |
·句子 | 第26-27页 |
·译文的删减 | 第27-29页 |
·习语的处理 | 第29-30页 |
·语言的动作性 | 第30-33页 |
6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