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象似视域下的汉语广告语维译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维吾尔文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一、 引言 | 第11-15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1、 社会背景 | 第11-12页 |
| 2、 学术背景 | 第12-14页 |
| (1) 象似性研究 | 第12页 |
| (2) 象似性的含义 | 第12-13页 |
| (3) 象似性的类型 | 第13-14页 |
| 3、 广告翻译研究 | 第14页 |
| (1) 广告翻译理论 | 第14页 |
| (2) 广告翻译方法 | 第14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四) 语料来源 | 第15页 |
| 二、 汉语广告语对称象似性的维译 | 第15-18页 |
| (一) 对称象似性的定义 | 第15-16页 |
| (二) 对称象似性的维译原则 | 第16-17页 |
| 1、 形式手段的象似性处理 | 第16-17页 |
| (三) 小结 | 第17-18页 |
| 三、 汉语广告语数量象似性的维译 | 第18-21页 |
| (一) 数量象似性的定义 | 第18页 |
| (二) 数量象似性的维译原则 | 第18-20页 |
| 1、 量的象似性处理 | 第18-20页 |
| (三) 小结 | 第20-21页 |
| 四、 汉语广告语顺序象似性的维译 | 第21-23页 |
| (一) 顺序象似性的定义 | 第21页 |
| (二) 顺序象似性的维译原则 | 第21-22页 |
| 1、 思维或时间的象似性处理 | 第21-22页 |
| (三) 小结 | 第22-23页 |
| 五、 汉语广告语标记象似性的维译 | 第23-26页 |
| (一) 标记象似性的定义 | 第23页 |
| (二) 标记象似性的维译原则 | 第23-24页 |
| 1、 修辞方式或字体象似性的处理 | 第23-24页 |
| (三) 小结 | 第24-26页 |
| 六、 结论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29页 |
| 在读期间进行的科研课题 | 第29-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