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硫酸粘菌素、杆菌肽和维吉尼霉素 M_1概述 | 第12-13页 |
·渔药残留的危害与控制 | 第13-15页 |
·药物残留分析原理 | 第15-16页 |
·前处理技术 | 第15-16页 |
·检测技术 | 第16页 |
·国内外硫酸粘菌素、杆菌肽及维吉尼霉素 M_1的检测技术 | 第16-19页 |
·微生物法 | 第16-17页 |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 第17页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7-1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8-19页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第19页 |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HPLC-MS/MS 法测定水产品中硫酸粘菌素、杆菌肽及维吉尼霉素 M_1的残留量 | 第21-32页 |
·前言 | 第21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样品制备 | 第22页 |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 第22页 |
·色谱条件 | 第22-23页 |
·质谱条件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流动相的确定 | 第23-24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4页 |
·柱温的选择 | 第24页 |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5-26页 |
·净化方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样品基质效应的消除 | 第27-28页 |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28-29页 |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HPLC-MS/MS 法测定水样中杆菌肽的残留量 | 第32-41页 |
·前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2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3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3页 |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 第33页 |
·色谱条件 | 第33页 |
·质谱条件 | 第33-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净化方法的选择 | 第35页 |
·淋洗体积和洗脱体积的选择 | 第35-36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 | 第36-37页 |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硫酸粘菌素的残留量 | 第41-49页 |
·前言 | 第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2页 |
·样品的提取、净化与衍生化 | 第42页 |
·色谱条件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43页 |
·衍生化试剂的选择 | 第43页 |
·衍生化条件的选择 | 第43-44页 |
·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44-46页 |
·不同加标水平的方法回收率试验 | 第46页 |
·不同样品加标的方法回收率试验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水产品及水样中硫酸粘菌素、杆菌肽及维吉尼霉素残留检测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49-62页 |
·前言 | 第49页 |
·HPLC-MS/MS 法测定水产品中硫酸粘菌素、杆菌肽及维吉尼霉素 M_1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 第49-53页 |
·实验部分 | 第49页 |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第49页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不确定度计算(以杆菌肽为例计算) | 第50-53页 |
·不确定度的合成和扩展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HPLC-MS/MS 法测定水样中杆菌肽的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 第53-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试验中不确定度来源 | 第54页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54页 |
·不确定度计算 | 第54-57页 |
·不确定度的合成和扩展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硫酸粘菌素的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 第57-61页 |
·实验部分 | 第57页 |
·试验中不确定度来源 | 第57页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硫酸粘菌素的不确定度计算 | 第58-60页 |
·不确定度的合成和扩展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实验总结和展望 | 第62-64页 |
·对本实验的总结 | 第62-63页 |
·实验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