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立题背景 | 第8-9页 |
| ·微生物混合培养在食品发酵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第8-9页 |
| ·混合培养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的重要性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食品发酵工业的微生物混合培养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混合培养中微生物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立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3-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13-16页 |
| ·菌种 | 第13页 |
| ·培养基 | 第13页 |
| ·实验试剂 | 第13页 |
| ·酶活测定的试剂配制 | 第13-15页 |
| ·双向电泳实验的试剂配制 | 第15页 |
| ·质谱分析实验的试剂配制 | 第15-1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 ·A. oryzae Su-16 与其他真菌的纯种固态培养和混合固态培养 | 第16-18页 |
| ·A. oryzae Su-16 与其它六种真菌的十字交叉培养实验 | 第18页 |
| ·A. oryzae Su-16 与微小毛霉 RP-09、黑曲霉 AN-13 的双向电泳研究 | 第18-19页 |
| ·差异蛋白点的胶内酶解和质谱鉴定 | 第19-20页 |
| ·A. oryzae Su-16 与微小毛霉 RP-09 以及与黑曲霉 AN-13 的液态透析培养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48页 |
| ·不同丝状真菌在固态基质上混合培养对 A. oryzae Su-16 产酶的影响 | 第21-29页 |
| ·A. oryzae Su-16 与其它六种真菌的纯种培养麸曲与混合培养麸曲的指标分析 | 第21-23页 |
| ·利用距离相关分析分析麸曲纯种培养和混合培养的平行性 | 第23-24页 |
| ·利用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纯种培养麸曲与混合培养麸曲的差异性 | 第24-25页 |
| ·纯种培养麸曲与混合培养麸曲的 SDS-PAGE 分析 | 第25-27页 |
| ·A. oryzae Su-16 和其它六株真菌十字交叉培养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页 |
| ·混合培养物的差异蛋白分析 | 第29-41页 |
| ·A. oryzae Su-16 和微小毛霉 RP-09 混合前后双向电泳图谱的分析 | 第30-33页 |
| ·A. oryzae Su-16 和微小毛霉 RP-09 所选蛋白点的质谱鉴定和差异性分析 | 第33-35页 |
| ·A. oryzae Su-16 和黑曲霉 AN-13 混合前后双向电泳图谱的分析 | 第35-40页 |
| ·A. oryzae Su-16 和黑曲霉 AN-13 所选蛋白点的质谱鉴定和差异性分析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运用透析培养装置分析混合培养体系中的影响 A. oryzae Su-16 组分 | 第41-48页 |
| ·A. oryzae Su-16 与微小毛霉 RP-09 的透析袋共培养和混合培养 | 第41-44页 |
| ·A. oryzae Su-16 与黑曲霉 AN-13 的透析袋共培养和混合培养 | 第44-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展望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