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创作论论文--文学翻译论文

1978年后上海翻译文学出版的变迁与特色--以上海译文出版社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一、 研究对象第10-12页
  (一) 翻译文学第10-11页
  (二) 出版与翻译出版第11-12页
  (三) 关于时间分段的划分说明第12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三、 文献综述第14-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1978 年前上海翻译文学概况及上海译文的成立发展第17-71页
 第一节 1978年前上海翻译文学出版概况第17-25页
  一、 翻译出版机构与20世纪初上海翻译文学的兴起与传播第17-18页
  二、 文学团体的兴起与上海翻译文学的发展第18-21页
  三、 整合归并中曲折前行的上海译坛第21-23页
  四、 非常时期上海译坛的非常翻译第23-25页
 第二节 西方经典文学翻译的井喷与上海译文的成立(1978—1985)第25-34页
  一、 出版环境:阅读饥渴与改革途中的反复第25-28页
  二、 1978~1985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文学出版情况第28-32页
  三、 出版物:名著丛书与先锋期刊第32-34页
 第三节 市场初探——从内容到形式(1986—1991)第34-48页
  一、 出版环境:通俗化出版与出版市场的规范建立与整顿第35-40页
  二、 1986~1991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文学出版情况第40-43页
  三、 出版物:陈酿入新瓶与非狗尾的续作第43-48页
 第四节 夹缝求生——翻译文学市场的再分配(1992—2000)第48-56页
  一、 出版环境:功利化阅读及版权贸易规范化第48-51页
  二、 1992年~2000年上海译文翻译文学出版概况第51-55页
  三、 出版物:心灵励志小说的成功营销第55-56页
 第五节 步步为营——运作翻译文学畅销书(2001—2010)第56-71页
  一、 出版环境:信息科技发展与娱乐多元化第56-59页
  二、 2001年~2010年上海译文翻译文学出版概况第59-63页
  三、 出版物:村上春树及三套文学丛书第63-71页
第三章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出版特色——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文出版社与译林出版社之间的比较第71-80页
 第一节 人民文学与译林出版社的概况第71-72页
  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基本情况第71页
  二、 译林出版社基本情况第71-72页
 第二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翻译文学出版情况的比较第72-80页
  一、 人民文学、上海译文、译林三社翻译文学出版特点概述第72-73页
  二、 人民文学、上海译文、译林三社翻译出版特点的微观比较第73-80页
结语 上海译文出版社与上海翻译文学出版第80-85页
附录第85-91页
 一、 参考文献第85-89页
  (一) 研究专著第85-86页
  (二) 硕博士论文第86-87页
  (三) 报刊文章第87-88页
  (四) 网站第88-89页
 二、 访谈资料第89-90页
 三、 图表目录第90-91页
致谢第9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文章及专业实践情况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市民演艺活动初探--从城市变迁的视角
下一篇:上海“孤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