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项目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有线数据传输通讯方式实现多点温度数据采集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无线数据传输通讯方式实现多点温度数据采集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关键技术 | 第1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 第18-30页 |
·上位机软件部分 | 第18-23页 |
·MFC的介绍 | 第18页 |
·Windows编程机制 | 第18页 |
·MFC的体系结构 | 第18页 |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18-21页 |
·ODBC API | 第19-20页 |
·DAO和RDO | 第20-21页 |
·串口通信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多线程介绍 | 第22-23页 |
·多线程概述 | 第22页 |
·MFC对多线程编程的支持 | 第22页 |
·线程的同步 | 第22-23页 |
·BCG界面技术 | 第23页 |
·下位机硬件部分 | 第23-29页 |
·SHT11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介绍 | 第23-24页 |
·SHT11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 | 第24-25页 |
·超低功耗微控制器MSP430F1232介绍 | 第25-26页 |
·ARM7微处理器介绍 | 第26页 |
·RTU介绍 | 第26页 |
·无线传输技术 | 第26-29页 |
·RS485总线通讯介绍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需求分析 | 第30-40页 |
·系统概述 | 第30-31页 |
·系统中用到的主要术语 | 第31页 |
·上位机软件需求分析 | 第31-37页 |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31-35页 |
·监控画面 | 第32页 |
·报警系统 | 第32-33页 |
·数据采集 | 第33页 |
·历史系统 | 第33-34页 |
·报表生成 | 第34-35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35-36页 |
·设计目标 | 第36-37页 |
·下位机硬件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硬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无线通讯模块 | 第37页 |
·无线温湿度采集模块 | 第37页 |
·无线温湿度接收模块 | 第37页 |
·温湿度管理终端 | 第37-38页 |
·硬件功能结构 | 第38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38-40页 |
第4章 系统设计 | 第40-50页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0-46页 |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第40-43页 |
·系统登录流程 | 第41-42页 |
·设备配置 | 第42页 |
·数据库操作 | 第42-43页 |
·监控画面 | 第43-44页 |
·报警系统 | 第44页 |
·数据采集 | 第44-45页 |
·历史系统 | 第45页 |
·报表生成 | 第45-46页 |
·下位机硬件设计 | 第46-50页 |
·无线通讯模块 | 第46-47页 |
·无线温湿度采集模块 | 第47-48页 |
·无线温湿度接收模块 | 第48-49页 |
·温湿度管理终端 | 第49-50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 | 第50-72页 |
·上位机软件的实现 | 第50-61页 |
·监控画面 | 第50-51页 |
·报警实现 | 第51-52页 |
·数据采集 | 第52-53页 |
·历史系统 | 第53-54页 |
·数据查询 | 第53页 |
·历史曲线 | 第53-54页 |
·报表实现 | 第54-56页 |
·控制接口类主要函数设计 | 第56-59页 |
·与数据库有关的函数设计 | 第59-61页 |
·下位机软件实现 | 第61-72页 |
·无线温湿度采集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62-66页 |
·读取SHT11采集数据过程 | 第62-63页 |
·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协议 | 第63-65页 |
·无线温湿度采集模块的软件工作流程 | 第65页 |
·最终成果 | 第65-66页 |
·无线温湿度接收模块的实现 | 第66-67页 |
·RTU模块的实现 | 第67-72页 |
第6章 系统测试 | 第72-76页 |
·文件下载 | 第72-73页 |
·MSP430程序下载 | 第72页 |
·LPC2132程序下载 | 第72-73页 |
·误差测试 | 第73-7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总结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