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被XX”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一、相关研究述评第9-11页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背景和内容第12-13页
 四、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传统“被”字句结构分析第14-18页
 一、被动语法标记的形成第14-15页
 二、传统“被”字句结构分析第15-17页
 三、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网络新兴“被XX”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第18-22页
 一、“被XX”词汇的来源及其含义第18-19页
 二、“被XX”结构“被迫性”的实现第19-21页
 三、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被 XX”结构形成的理据分析第22-25页
 一、“被XX”结构形成的社会事件理据第22页
 二、“被XX”结构形成的行为动作理据第22-23页
 三、“被XX”结构形成的象形理据第23页
 四、“被XX”结构形成的特性理据第23页
 五、小结第23-25页
第四章 “被 XX”中“XX”的成分分析第25-35页
 一、“XX”的成分分析第25-28页
 二、“XX”成分语义的状态化第28-29页
 三、“被 XX”结构与传统“被”字句结构的比较分析第29-33页
 四、小结第33-35页
第五章 “被 XX”结构的话语形式分析第35-38页
 一、语言方面的分析——“被 XX”的单位性质及意义第35-36页
 二、社会实践方面的分析——“被 XX”是针对滥用公权的一种隐性的批判第36-37页
 三、小结第37-38页
结语第38-41页
 一、对本文的总结第38-39页
 二、创新之处第39页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因论视角下的赵本山小品特点分析--兼谈模因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MTCSOL研究生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