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下的城市社区管理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社区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第一节 社区和社区管理 | 第18-23页 |
一、社区 | 第18-19页 |
二、社区管理 | 第19-23页 |
第二节 社区管理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 第23-28页 |
一、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23-24页 |
二、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4-28页 |
第三节 社区管理的理论基础:公民治理 | 第28-31页 |
一、社区治理的原则 | 第28-29页 |
二、公民、代议者和公共服务职业者的作用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常州市钟楼区社区管理现状和问题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常州市钟楼区社区管理现状 | 第31-33页 |
一、钟楼区的社区概况 | 第31页 |
二、钟楼区社区管理的措施和成效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常州市钟楼区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和原因 | 第33-36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和启示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 | 第36-39页 |
一、北京的鲁谷社区管理 | 第36-37页 |
二、天津开发区的泰达社区管理 | 第37页 |
三、上海的网格化社区管理 | 第37-38页 |
四、深圳盐田区的社区管理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国外社区管理 | 第39-40页 |
一、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 第39页 |
二、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型模式 | 第39-40页 |
三、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模式 | 第4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的启示 | 第40-44页 |
一、管理模式上可以借鉴政府主导型和混合型 | 第40-41页 |
二、发展第三部门是社区管理的突破口 | 第41-42页 |
三、社区归属感是形成公民意识的基础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钟楼区社区管理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 第44-51页 |
第一节 确立积极的公民资格 | 第44-46页 |
一、培育社区居民自治精神 | 第44-45页 |
二、探索居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居委会成为管理的载体 | 第46-48页 |
一、理顺居委会的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二、加强居委会工作人员建设 | 第47-48页 |
三、扩大居民的民主监督 | 第48页 |
第三节 培育公共服务职业者队伍 | 第48-51页 |
一、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 | 第49页 |
二、创新社区组织管理办法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