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三、研究的核心任务及创新之处 | 第10页 |
四、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学习、课程与教学 | 第11-17页 |
一、何为建构主义 | 第11-12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2-17页 |
(一)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第12-13页 |
(二)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 第13-14页 |
(三)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14-15页 |
(四) 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 第15页 |
(五) 情境性学习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课程及教学的意义 | 第17-27页 |
一、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课程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对高中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课程教学的解读 | 第18-20页 |
(一) 学习要求 | 第18-19页 |
(二) 教学建议 | 第19-20页 |
三、高中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课程教学特点及存在的弊端 | 第20-24页 |
(一) 高中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 第20-21页 |
(二) 高中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 第21-24页 |
四、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与建构主义的结合 | 第24-27页 |
(一) 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 | 第24-25页 |
(二) 创设一种互动的学习环境 | 第25-26页 |
(三) 创设一种利于主动思考、自觉学习的环境 | 第26页 |
(四) 创设一种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习环境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 第27-42页 |
一、教学策略 | 第27-30页 |
(一) 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 | 第28页 |
(二)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 第28-29页 |
(三) 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 第29-30页 |
(四) 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 第30页 |
二、教学模式设计 | 第30-42页 |
(一) 支架式教学设计(Scaffolding 一 Instruction) | 第32-35页 |
(二) 抛锚式教学设计(Anchored Instruction) | 第35-39页 |
(三) 随机进入教学设计(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与批评 | 第42-51页 |
一、《神奇的三维世界——建设3D 立体空间》教案 | 第42-46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46-51页 |
(一) 建构主义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 第46-48页 |
(二) 几点批评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