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兴趣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着眼点 | 第12-13页 |
·关于职业兴趣理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国外职业兴趣相关理论和结构研究 | 第13-21页 |
·对国外职业兴趣相关理论的评述 | 第21-22页 |
·国内职业兴趣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国内研究成果述评 | 第24-25页 |
·论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25-27页 |
·理论意义 | 第25-26页 |
·现实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源的向量模型及其分析 | 第27-3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7-30页 |
·人力资源 | 第27-29页 |
·个人人力资源的界定 | 第29-30页 |
·人力资源开发 | 第30页 |
·个人人力资源的向量表示 | 第30-33页 |
·基于职业的行为向量 | 第31页 |
·基于意愿的行为向量 | 第31页 |
·基于能力的行为向量 | 第31-33页 |
·向量均衡 | 第33-34页 |
·向量均衡的定义 | 第33-34页 |
·向量均衡的特点 | 第34页 |
·企业组织的总体劳动力模型 | 第34-39页 |
·管理功效及其放大效应 | 第35页 |
·企业人力资源总量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模型的数学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职业兴趣与人力资源因素的关系 | 第39-46页 |
·行为周期理论 | 第39-40页 |
·行为的发生步骤 | 第39-40页 |
·行为周期的基本模型 | 第40页 |
·需要与报酬 | 第40-42页 |
·外、内在性需要及报酬的界定 | 第40页 |
·外在性需要与外在报酬 | 第40-41页 |
·内在性需要与内在报酬 | 第41-42页 |
·职业兴趣对工作意愿和能力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职业兴趣对工作意愿的提高 | 第42页 |
·职业兴趣对能力结构的改善 | 第42页 |
·能力结构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工作意愿 | 第42-43页 |
·个体能力和目标的渐进强化 | 第43-46页 |
·渐进强化的条件和形成机制 | 第43页 |
·能力的第一级强化 | 第43-44页 |
·目标的第一级强化 | 第44页 |
·能力和目标的多级强化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职业兴趣的人力资源开发实践 | 第46-65页 |
·基于职业兴趣的职业生涯管理 | 第46-58页 |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 | 第46-47页 |
·基于职业兴趣的职业选择 | 第47-52页 |
·基于职业兴趣的职业生涯阶段管理 | 第52-55页 |
·基于职业兴趣的员工自我实现 | 第55-58页 |
·基于职业兴趣的人力资源培训 | 第58-60页 |
·职业兴趣与培训 | 第58页 |
·基于职业兴趣的培训方法 | 第58-60页 |
·职业兴趣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应用 | 第60-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 第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